姜婳颇觉惊愕,赶紧撇清关系:“可我不认识卫四郎,他肯定也不认识我。”
李氏轻舒一口气,端起茶杯喝了口热茶,茶杯放下时发出轻轻一声脆响。她有些感叹道:“我终于也感受到‘一家有女百家求’的滋味了,阿宁啊,你比你阿兄争气。”
姜婳腹诽,她哪里比得上阿兄,喜欢阿兄的姑娘多了去了,偏他不在意,所以才显得没人要一样。
“不过说起这卫家四郎,性子虽狂,但风姿却是一等一的。”李氏回想了一下,突然想起程照,不免比较起来,“跟明宣倒是挺像,不知两人站一块,谁的相貌更为出众?”
姜婳也不禁在脑海里比较了一下,一时间竟难以抉择,难怪都说丑的人都一样,好看的人各有各的好看,而且这好看的两个人还是莫逆之交,走一块就是双倍的好看。
“明日卫老夫人上门,她辈分大,到时候你也得去见礼。”李氏嘱咐道,“卫家四郎的事还只是猜测,若他卫家真有这个心思,我与你阿父总要先问过你的意思,你先与我说说,你觉得那卫四郎如何?”
姜婳睁着一双大眼睛,眼底是难得的沉静:“不行,我与他素不相识。阿母,我要写信回绝他。”
卫家四郎生得再好看,那也不是她喜欢的模样。
李氏有些意外:“我还以为你要考虑呢,毕竟光凭外表,卫四郎可绝不会输给明宣。”
这几日阿母总拿程照打趣,姜婳已经听惯了,初时还会礼貌性地脸红一下,后来便能面不改色道:“程明宣自然是不一样的。”
他不太会说话,但他看着她的眼睛是发光的。
“你既回了卫家四郎的邀约,那你上巳节是想去哪儿?”
姜婳乖巧笑:“和婉柔一起出门踏青。”
李氏深知她的脾性,意味深长道:“你别在那打算盘,明宣近日忙得很,听说休沐日也不曾出过大理寺,你想找他,他还不一定有空呢。”
大理寺里,程照将案卷收好,旁边的郭主簿看他似是得了空闲,立马寻他说话:“明宣,最近真是辛苦你了,姜大人当真严苛,五十年前的案卷都积压那么久了,还拿出来做什么?”
程照一语带过:“应该的。”整理案卷其实并不辛苦,他还乐在其中,毕竟从案卷中能窥测到的东西太多了。
“程主簿,寺卿大人寻你。”门外有人喊,程照答应了一声便往外走去。
身后郭主簿很是唏嘘,同为大理寺主簿,自己堪称清闲,明宣却忙得像个陀螺,这就是出身不同,明宣啊,就是不太会做人,还得罪了尚书令,往后官路可难喽。
“大人。”程照低头喊了一声,坐在书桌前的大理寺卿回过神来,将手中的供状递给他,揉了揉眉心,看起来颇为烦闷。
“大人,他在说谎。”
大理寺卿看了他一眼,吩咐道:“我知道,他是个嘴硬的,你去把他的嘴撬开。”
程照应下,眼神如古井一样平静无波,这种事他这些日子已经做了好几次,手段越发娴熟,谁也不曾想到看着光风霁月的大理寺主簿背地里竟然是刑讯好手。
他从屋内退出,回到自己座前,郭主簿凑近问道:“寺卿大人又寻你何事?过几日便是上巳节,难道还给你布置公务不成?”
“上巳节?”程照愣住,他从来不留心节日,但上巳显然不一样,上巳在他的家乡有特殊的意义。云台郡的上巳节总是格外热闹,人们除了出游踏青还会放纸鸢,有甚者更是载歌载舞,平日里害羞的姑娘多选在这一日倾诉衷肠,街上行走的年轻郎君一不留神怀里便被扔了绢帕。
好像很多日子不曾见过阿宁了。
第三十三章求亲卫子澍,饮酒程明宣。
姜婳低着眉给对面的客人续茶,她怎么也没料到卫老夫人上门拜访还带了卫四郎一块,如今卫四就坐在她对面,两人在花园亭子里相对无语。
“卫公子,我……”姜婳纠结良久,还是率先开了口,“昨日收到公子的信帖,深感欣悦,只是我已和友人约好,怕是不能赴公子的约。”
卫四郎弯唇一笑,显得十分洒脱:“三姑娘不必如此,在下卫原,表字子澍,叫我子澍就好。姑娘既已有约,那只能可惜我晚来了一步。”
姜婳看来看去都看不出他对自己有什么特殊的感觉,而且这人和传说中一样,言谈间多有云游之意,她甚至怀疑他在给自己传道。
“听说你要云游四海?”她终于忍不住问了出来,“是要去秦国和蜀国吗?”
卫原似是有些意外,随即轻笑起来:“原来这事都传得这般广了,不错,我确实有意去蜀国,听说那里有仙人出世。若有缘能得一见,必不负此生。”
姜婳弯眼笑了一下,只是听说便要前去看一看,这卫原绝不是能安心待在家里的人,难怪剧情里的他终生未娶,这般做派怕是也没姑娘敢嫁。
“姑娘不想出去看一看吗?我听闻姑娘幼年随姜大人在外奔波,应当知晓这世间景色各异,若只待在一处,未免太过可惜。”
姜婳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但她作为一个懒怠动的人,从前连门都懒得出,如今自然对这等要长途跋涉之事没什么好感。
于是她摇了摇头,直言道:“不是很想,挺累的。”
卫原一时间无话可说,只能低头喝茶,茶汤微涩,正好合他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