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都是泪呀!
在北美洲的墨西哥人,会哭喊着:
离上帝太远,离美国太近。
在欧亚大陆交界处的奥斯曼帝国,也同样哭的痛哭流涕:
离安拉太远,离俄罗斯老毛子太近。
现在,对于大洋帝国来说是最好的时机,全世界的目光都盯在满清帝国的东北三省地区。
大洋帝国不时的做一些小动作,给沙俄帝国个情报或者提个建议啥的,都是让人要命的事情。
凡此种种
便可以让英美两国坐立不安,日本人更是气得跳脚,面对着重大利益可能受损。
英、美两国为求得大洋帝国少说两句话,做一个安安静静的旁观者,自然会在其他无关紧要的问题上做出让步。
比如大洋帝国东爪哇省民族自治区,华人雇佣兵渗透进也门和沙特地区等,在这些小事上,英、美两国更多的会迁就大洋帝国的利益和诉求。
如果在平时,呵呵呵!
想都不要想……
日俄战争正在激烈的鏖战中,
而已经和沙俄帝国捆绑在一起的法国,到处想给英国添乱的德国,自然希望中立的大洋帝国更给力,多出一些馊主意,多一些关键情报。
同样的,会对大洋帝国在西亚的小动作视而不见。
而事实上,在神州大地这些小动作,吸引了世界列强的目光,就是为了掩护西亚的大动作。
这是罗霖最爱干的事情;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事实上,大洋帝国做的非常成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把也门和沙特地区划入了自己的利益范围。
在帝国皇帝罗霖心中,有一整套扩大帝国版图的方略。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主要通过渗透和购买,加上其他的暗地里手段,把沙特和也门地区控制在手上,成为帝国版图的一部分。
只有这样,让大洋帝国发行的货币和石油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才能保证大洋帝国在今后的100年位居世界前列,成为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巅峰的最主要助力,把大洋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影响力扩散到全世界。
这是一项战略性的步骤。
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比起用外交和战争手段控制中东国家石油,直接划入帝国的疆域要省事的多,出现变故的机会也少。
至于科威特地区,也是既定的目标之一,现在大洋帝国正通过贸易手段进行渗透,这里是英国人重视的地区,暂时还不能下手。
如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人为了拉拢战斗力强悍的大洋帝国,必然会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仅仅一个科威特是不够的,还必须付出更多的好处。
比如太平洋上的岛屿或者是缅甸,不得不说,英国人手上的好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夹袋里随便翻一翻,全特么是好东西。
至于十年之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帝国皇帝罗霖的规划之中,是必然要参加的大战。
不通过世界大战的血腥洗礼,绝对没有资格站在世界之巅,和英法两国平起平坐。
后世的美国,也是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血腥洗礼,严峻的考验,付出了重大的牺牲打败了第三帝国和日·本侵略者,才得到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认同。
按照罗霖的预想:
必须要抢在美国的前面进入欧洲战场,最好让美国不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更好,安心的做一个旁观者。
这样的好处有两点:
其一,将美国排除出世界决策最核心的圈子,哪怕经济再强大也不行,没有经过战争洗礼的军队,说话腰杆子不硬。
其二,为帝国领土疆域扩展到温暖的地中海做准备。
如果拿下沙特和也门地区,距离地中海只有一步之遥了,在沙特半岛的北方顶端,就是耶路撒冷和约旦地区,包括地中海边上的黎巴嫩地区。
如果拿下了上述地区,大洋帝国在地中海就有了港口,可以把自己的政治和军事影响力深深的锲入欧洲。
这也是沙俄帝国一直渴求的,几百年来,一直为此奋斗不已:
在温暖的地中海,拥有一个港口。
至于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炮灰,罗霖早已经规划好了,经过十年多的消化之后,最终,顽固的宗教分子不会超过400万,这其中一半人,约二百多万从15岁到50岁的男人都是潜在的兵源。
把他们送上欧洲战场,为帝国的崛起做出最后的贡献,也彻底消灭国内的最大隐患。
可谓是;一举两得。
昨天加了个夜班到凌晨四点,今日更新三章,一章是正常的更新,还有两章还上以前的欠账,至此,所有的拖欠章节都已经还清,特此说明,谢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