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有太皇太后的信任
下面有百官捧场
按理说王莽该知足了
可王莽毕竟是王莽啊
他觉得自己做的不够
还要再干出点大事才行
对于王莽来说
朝廷里的事情已经没有什么挑战性了
要建功立业吧
可中原早就安定多少年了
这
这
这
对了
中原之外还有其他少数民族部落嘛
王莽头脑还是很灵活的
他不想用蛮力去解决问题
就派遣使者给匈奴单于送去了丰厚的礼物
匈奴人办事很痛快
很快就给大汉朝皇帝上书
这些年我们一直被汉朝照顾
无以为报
我听说汉朝人啊
不喜欢名字里字数太多
本来叫囊知牙斯
为了表示对中原礼仪的尊重
打今个起
我改名叫知
除了改名以外
匈奴单于还派出王昭君生的女儿须卜居次入朝
来侍奉太皇太后
匈奴人做出了这么贴心的事情
让王莽是倍感成就啊
除了匈奴以外
王莽还盯上了另外一件事情
那就是皇后的位置
(大家别误会
这个位置是王莽替自己女儿惦记的)
当时汉平帝已经继位三年了
可一直没有立皇后
当年霍光掌权的时候
是费了不少老劲让女儿当上了皇后
现在王莽也不能落后啊
王莽就给朝廷上奏
为了汉朝的千秋大业计
希望皇帝早立皇后
最好是选择名门之后
皇帝要选皇后的消息一传出去
这符合条件的家庭纷纷上报参选
其中就有很多王氏家族在里面
王莽感觉到了压力
他眼珠一转
就给朝廷再一次上奏
既然选择余地这么大
我家女儿又不怎么出众
就不参选了
太皇太后真的是被王莽的一片赤诚感动了
老太太一激动又公而忘私
王家的姑娘都是我的娘家人
为了公平起见
他们就都不要参选了
这王政君激动
可下面清醒的人多啊
很多人都在宫门前守着要上书
他们纷纷表示
安汉公人那么好
现在选皇后了
偏偏剥夺他女儿的资格
这我们实在难以接受
我们都希望她做皇后
事态进展的很顺利
王莽舒了一口气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
他派出朝廷官员去劝那些起哄的人回去
结果可好
上书请愿的人更多了
太皇太后一看大家是如此的态度
算了
就让王莽的女儿做太后吧
这时候王莽又开始谦虚了
要不
还是让我女儿和大家一起参加竞选吧
王公大臣们哪能给王莽机会啊
他们说
选皇后是大事
选错了就是对江山社稷的不负责任
这皇后人选
非安汉公的女儿莫属
王莽很为难
王莽很高兴
王莽很低调
王莽很喜悦
他尊重了大家和太后的意见
因为是做了皇后的父亲
按礼数王莽是应该涨工资加封地的
当然了
大家也是这样要求了
可王莽一如既往的推辞了
太皇太后知道自己侄子就是这么个人
就答应了王莽
后来又说到了彩礼的事情
因为毕竟这里还有女儿的事情
王莽不好全部推辞掉
只接受了一部分
把其他的财物
都分给了给女儿做陪嫁的人家
王政君在继续感动的同时
觉得还是有点过了
就又给侄子的女儿加了一点彩礼
结果王莽又只收下了一部分
其他的都给别人分了
王莽的场面功夫做的确实不错
可总觉得好像缺了点什么
也许是宣传还不够
不过没关系
捧场的人来了
陈崇
是当时的大司徒司直
他是相当的崇拜王莽
一直想给偶像歌功颂德一下
就是苦于文笔不够
可对偶像的热情是无限的
陈崇就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张竦
张竦是个博学多才的读书人
他提笔成文替陈崇给朝廷上了一封奏章
这封奏章涉及面很广
这里简单摘录一些
以下内容是我亲眼所见
安汉公开始为官的时候
社会风气很不好
攀比奢侈现象十分严重
那个时候他王家一门受宠
可以说是势大气粗
基本是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
可他没有随波逐流
严格用圣贤的标准要求自己
吃穿简单作风朴实
尊老爱幼照顾朋友
孔子说
苦中能作乐
富贵依旧知礼仪
称赞的就是安汉公这样的人啊
他做侍中的时候
原定陵侯淳于长犯了大逆不道之罪
虽然淳于长是他的表兄弟
可安汉公没有徇私
坚决主张要诛杀淳于长
当年周公诛杀管叔流放蔡叔
安汉公就是这样的人啊
就是因为这个
汉成帝任命他做大司马
把大汉江山委托于他
汉哀帝继位后
高昌侯董宏为了迎合皇帝
想让丁姬做皇太后
完全不顾国家体统
是安汉公挺身而出
弹劾了董贤
这才让朝纲不乱
安汉公还否决了陶国太后和太皇太后同位就坐
这也维护了朝廷的尊卑秩序
诗经上说
不吃软
不怕硬
不凌弱
不畏强
安汉公就是这样的人啊
当时
安汉公是诚心诚意的辞掉大司马的位置
可定陶国太后他们一撮人
为了排除异己排除隐患
愣是把他赶回了封国远离京师
让安汉公蒙受了伍子胥屈原一样的冤屈
诗经上说
贤人留不住
国家要遭殃
安汉公就是那样的贤人啊
汉哀帝去世以后
国家没有名正言顺的接班人
董贤趁机窃取国家重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