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本网 > 穿越历史 > 瞬时者 > 第一章 说书人(上)

第一章 说书人(上)(2 / 2)

“哎,哎,馆长放心,不过…我那个检查…”于老四抓住这个稍纵即逝的机会,希望李墨儒能够撤销写检查的决定。

“检查怎么了?检查是对你工作态度的批评和警示,你以为让你写检查是为了我啊?那是为了你,小事不注意今后是要犯大错的,回去好好想,好好写,一定要深挖自己的思想错误,啊,去吧”,李墨儒大手一挥将于老四撵了出来,于老四站在门口狠狠瞪了“馆长室”三个字一眼,转身吹着口哨走了。

第二天,平海市图书馆外张贴出关于收书的通告,只用了一上午的时间消息就传遍了平海市的大街小巷,家家户户的男女老少开始翻箱倒柜,只要是带字的,不管是杂志还是画报,字典还是说明书,统统打好捆,肩扛手提,二八横梁,拖家带口浩浩荡荡直奔图书馆。

图书馆瞬间从书海殿堂转变为农贸市场,平时空空荡荡的大厅此时是人满为患,所有馆员集体出动,从农贸市场借来了四个大地秤,于老四和另外三个同事,每人一个秤,专管称重,其他人员有负责筛书的,有维持秩序的,馆长李墨儒不知从哪弄了个硬纸筒做的大喇叭,站在大门口踩着凳子,声嘶力竭的一遍遍喊着“同志们不要挤,不要挤!排好队排好队!”

就这样,只用了两天时间,平海市图书馆的藏书瞬间增加了三分之一,不管书籍质量如何,单从数量上看,已经达到了李墨儒预期的震撼效果。

第三天一早平海市下起了雨,时大时小的雨断断续续的下了一整天,因为下雨,馆里没人来卖书,大家终于有了难得的清静,都窝在椅子上,聊天的聊天,打瞌睡的打瞌睡,李墨儒则组织了几个年轻的女馆员在大厅角落里练习欢迎参观团的口号和动作。

这时,一个穿着军绿色雨衣的干瘪老头走进了馆里,径直走到于老四面前问“小伙子,你们这收书能给多少钱?”

于老四刚把手中的《三侠五义》放下,准备闭目养神一会,被他这一搅,好好的哈欠活活给憋了回去,搅的心情烦乱,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说“我们这是国营图书馆,收书卖书都是为国家做贡献,你这个老同志张口闭口就是钱,咱们觉悟可不能这么低啊。”

老头连连答道“是,是。”边说边把雨衣脱了,卷了卷扔在脚边。

从脸上刀砍斧剁的沟壑来看,老头大约在60岁左右,一双小眼射出道道精光滴溜乱转,上身敞着怀穿着一件脏兮兮的绿军装,红色的背心一半收在裤子里一半翻在外面,下身的军裤过于肥大,腰上层层叠叠挽了好几褶,用根红绳子系紧了,两个裤腿翻到膝盖的位置,光着脚趿拉着一双黑布鞋,斜挎着一个黑色人造革的提包,提包上印着“北京旅游纪念”几个白字。

老头不着急拿书,而是拎过一叠捆好的书,径直坐在于老四对面,咧着一嘴的大黄牙开始聊家常扯闲篇,说什么他家在明朝的时候出过几任大官,曾给一个叫什么大夏的人做过千总,统领过千军万马,又说他的书是从家里祖传的一个盒子里找到的,是个宝贝。

老头絮絮叨叨的说了半天,于老四起初还听,可他絮叨起来没个完,于老四这点耐性就全磨没了,抽冷子打断他的话,斜着眼问“你是卖书还是说书?到底卖不卖?”

老头急忙点点头,拉开提包从里面小心翼翼的拿出一个黄布包,恭恭敬敬的将布包放在桌上,轻轻的一层层慢慢打开,动作极其虔诚。

老头这阵仗太唬人了,原本还打盹聊天的同事此时呼啦啦全围了上来,一个个瞪大了双眼,好奇的盯着黄布包小声议论着,有人猜里面是家传族谱,也有人猜是古籍珍本,甚至有人猜里面包的是武侠秘籍,反正说什么的都有,原本冷清的大厅一下热闹了起来。

老头丝毫不被外界干扰,一丝不苟的拆开布包,将里面的东西摊在桌上,众人只看了一眼,就一哄而散,有人边走边说“这老头脑子有问题吧,几片烧过的废纸也当宝贝。”

于老四起初也以为布包里是什么了不得的宝贝,伸长脖子瞪大眼睛死死盯着老头的每一个动作,结果一看里面真的就是几张烧的只剩一半的废纸,心头顿时一凉,纸上倒是有些字,而且还是竖排写的,并且根据纸张的发黄程度来看,应该是有些年头的,可即便如此也不过就是几页有些年头的废纸而已,于老四当即调笑着说“大爷,您这个废纸我们不要,您老要不留着上厕所用?”

那些还没走远的人被他这一句逗的哈哈大笑,老头居然一点都不生气,而是将纸片往于老四面前一推说“后生啊,我看你是不懂啊,郑和你知道不?”

“谁?郑和?你说下西洋的哪个?咋啦,你认识啊?哈哈哈”

老头没理他,而是把身子向前探了探,清清嗓子开始讲起了故事“郑和下西洋,前后七次,从永乐三年始止于宣德八年,共计二十九年,依照当时朝廷规矩,郑和将沿途的所见所闻,行船历程全部编写成册,名为《郑和出使水程》,据说那上面记录了许多不为人知的高度机密,因此被收藏在了兵部的架阁库中。

郑和去世三十多年后,到了成化年间,皇帝朱见深受大太监汪直撺掇,以“彰显大明国力之强,重现万邦来朝盛景”为由,打算再下西洋,便命令当时的兵部尚书项忠找出《郑和出使水程》以供借鉴,那时候的兵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你可知这项忠的官有多大了吧。

没想到项忠把兵部架阁库翻了个底朝天,居然没找到,你要知道,那可是兵部,等于现在的国防部啊,那里面的档案岂能是说丢就丢的?而且丢了档案,第一个倒霉的就是项忠,他和西厂提督大太监汪直一向不和,这次丢了档案,正好给了汪直把柄,丢官罢爵不说,弄不好还得拉到西厂大狱严刑逼供、屈打成招,最后能不能留个全尸都成问题。

想自己戎马一生,忠心为国,老了老了,一世名节竟然毁在了一本书上,项忠一筹莫展,只能枯坐家中,黯然神伤,就在这时车驾郎中刘大夏前来求见。

这刘大夏可是个能人,前后共出任了英宗、代宗、宪宗、孝宗、武宗五朝大官,到成化时期,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了,他这人跟项忠一样为人耿直,与汪直也是形同水火,刘大夏一见项忠,问道“大人因何事如此难过?”

项忠和刘大夏同朝为官多年,关系不错,加上两人同属反对阉党一派,所以毫不隐瞒的将《郑和出使水程》丢失一事,一五一十的说给刘大夏听。

刘大夏听完,默不作声的点点头,神不知鬼不觉的从怀里拿出一卷东西递给了项忠,项忠接过来一看,眼珠子差点没掉出来,正是那本险些让自己人头不保的《郑和出使水程》。”

最新小说: 全家偷听我心声后,杀疯了 大王万万不可 重生后,成了病娇九殿下的心尖宠 犯罪专家在恋综杀疯了 糟糠之妻做皇后 天下继兄一般黑 咸鱼[快穿] 重生中奖前,目标,桃李满天下 侍郎家的小少爷 重生回雌君少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