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好在他们为mask crow安排的这种演出场所并不频繁,更多的则是倾向于mask crow以后就在室内录制,然后再以视频的形式发到油管上。
这样就避免了与人群的直接接触,掉马的可能性也就降到了最低。
与此同时,共和唱片本身也没有闲着,他们很快就对mask crow这个身份单独成立了一个专项小组。
本就在签约之时,共和唱片方面就已经对mask crow的未来发展已经有了个粗略的计划,包括打造专辑的音乐制作人都已经有了初步的人选。
如今,便是去接触这些大牌音乐制作人的时候。
说起大牌音乐制作人便可知道,这些人或多或少地,都有些自己的脾气和想法。
而很多这种音乐制作人在给知名度并不高的歌手制作专辑时,都会有一个比较强硬的附加条件——那就是要让这个歌手把他们所做的原创歌曲作为主打。
为何会有这么个附加条件也很好理解。
一是如果把他们的歌作为主打的话,那唱片公司投注在这个上面的宣传等各方面资源肯定是整张专辑中最多的一首。
这也就意味着这首歌比起专辑中其他歌曲来说,受众范围更大,能爆火的几率也就更大。
自然,拥有这首歌版权的音乐制作人,也就能因此获得更多的收益。
要知道,在如今这个大数据的快餐时代,一首真正的好歌想要口口相传地被人给听见,实在是太难了。
“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放在如今这个音乐圈里,根本就是一句空话。
除非唱这首歌的歌手她/他自带流量,那就另当别论。
而现实就是,如果不用大量的宣传资源去广而告之,已经习惯于被动地被外界大量讯息覆盖的大众们,压根不会去费那个劲儿,在数千万的音源中找到那么一首被埋没的好歌。
这到底技术进步带来的坏处什么的,这问题范围太大,暂且不提。而知名音乐制作人根据这个市场,自然而然地,就摸索出了这么一个强硬的附加条件。
作为已经在这个行业内混迹这么多年的唱片公司,共和唱片对于处理这种音乐制作人之间的附加条件,也是处理的手到擒来。
很简单,就按对方在圈内的地位来定嘛。
其实已经有不少音乐制作人都表达了对mask crow第一张专辑的兴趣,但共和唱片还想要更好的歌曲,所以这才还在继续沟通当中。
这个沟通过程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欧美歌手并不像南韩歌手,他们每发一次专辑,里面包含的歌曲数量至少是在十几首、甚至二十几首这个范畴。
而要挑选出这么约二十首歌来,他们必须得有最少一百首、甚至几百首的歌曲备选。
他们得从中谨慎地挑了又挑,排除掉质量较差的、排除掉与歌手本人风格不符的、排除掉与专辑主题不符的,最终才剩下这么约二十首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