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邑北门。
祝聃率领的郑国士卒正与苏子上父率领的温邑士卒进行激烈交锋。
初时,祝聃以逸待劳,杀了温邑士卒一个措手不及。
但,在苏子上父的指挥下,温邑士卒很快稳定了阵脚,并迅速展开反扑。
郑军虽然悍勇,但是面对将近二倍于己的敌人,加之对方的战车来回冲撞,郑军渐渐有些不支,开始落入下风。
祝聃见此状况,感觉时间也拖延的差不多了,于是,带领士卒且战且退。
郑军这一退,温人士气大振,奋起余勇向郑军扑杀而去。
郑军在祝聃的带领下,一面奋力抵抗温人的再次反扑,一面有序向城门口处退去。
当郑军大部分已经退出城外,只剩下祝聃率领的百余人依旧在城门处与温人厮杀时,只听得城内传来一声大喝。
“祝大夫毋慌,世子特命吾来相助矣!”
雄浑洪亮之声,如同奔雷,震的双方正在厮杀的士卒都是一滞。
毫无疑问,这声音自然是前来驰援祝聃的暇叔盈发出的。
祝聃先惊后喜,亦大喝道“吾国援军至矣,二三子随吾杀!”
说完,不退反进,率领百余断后的士卒率先发起冲锋,身后已经退到城外的士卒闻言亦是振奋非常,争先恐后的向城内杀去。
与郑军的亢奋相比,温人现在有些慌『乱』,很多人搞不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状况。
为什么郑人的援军会出现在城内,这是温人反应过来的第一个想法,难道郑军已经占领了温邑?
慌『乱』之后继而是『骚』动,接着是恐惧。
温人士卒的父母妻小俱在城内,若是郑人占领了城内,那么他们这些人的家人将会面临何种境况?
每一个温人士卒都不由自主的的在思考这个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温人再也没有了和郑军死磕到底的心思。
他们迫切的想要回家,保护自己的家人。
这种悲观的情绪一旦蔓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一个,两个……越来越多的温人士卒开始趁着郑军不注意的时候脱离战场,向自己家中奔去。
暇叔盈对于向城内逃跑的温人并未阻拦,更没有追击截杀,反而任由他们离去。
这就更鼓动了温人逃离战场。
苏子上父有心阻拦,扭转颓势,奈何他的命令除了身边的亲卫扈从,再也没人愿意听从。
“城守,不若吾等向城外突围!”旁边战车上的守丞还算清醒,知道大势已去,急忙向苏子上父建议道。
“温邑已失,纵然吾等突出城外,又有何可为?”苏子上父有点失落,亦有些『迷』茫道。
“城守谬矣,城守若能突围而出,则可于絺、州、原、樊、赤狄之地借兵,届时,重复吾地也非不能!”守丞急忙提醒道。
苏子上父闻言,立马清醒过来,是啊,他并没有输,还有翻盘的机会。
“二三子,随吾杀出城去!”苏子上父一咬牙,大喝道。
祝聃和暇叔盈看着在城内横冲直撞,想要向城外冲出去的战车,心中皆是有些急躁。
苏子上父此刻已经是不管不顾,只想一心突出重围。
暇叔盈却无法如苏子上父那般,因为在他前方的大多数是郑军士卒。
“莫要让前方之车出城!”暇叔盈大喝道。
郑军士卒闻言,迅速结束零散的战斗,毕竟大部分温人见势不妙已经逃离,向苏子上父所乘之车围攻而去。
苏子上父在车上挥舞着手中的长戟不断的击退意图围攻战车的郑军士卒。
一时之间,双方杀的难分难解,苏子上父心中焦急,在与郑军士卒交战的同时,不断的催促御戎驾车离去。
但祝聃已经率领剩余士卒将其堵在城门中,战马在郑军士卒的围攻下也有些受惊。
御戎只得谨慎的驾驭着战马,寻机突围。
但是,围攻的士卒又怎么会给御戎从容驾车的机会。
持弓的车右早已在围攻中身死,战车一旦出现停滞,那么战车右侧便成为一处空档。
郑军士卒自然不会放过这处空档,六七支矛同时捅向御戎。
御戎身死。
之后,再无悬念,苏子上父受伤被擒。
同时被擒的还有跟随在苏子上父后面,另一辆战车上的守丞。
……
温邑城守府。
郑忽和祭仲已经率人将之完全占领。
此时,郑忽正高居正堂之中,等待着各路人马的汇报。
“报,西门已被攻克!”
“报,南门已被攻克!”
“报,大营已被攻克!”
……
喜讯一个接着一个传来,这也意味着郑军在温邑中的控制力正在不断加强。
“报,祝大夫与暇大夫已在北门处击败温人,生擒自温守并守丞及以下三百余人!”
北门的战斗刚结束没多久,暇叔盈和祝聃稍稍清点了一下人数之后,就立刻派人前来报捷。
郑忽闻而大喜,祝聃和暇叔盈传来的捷报,标志着温邑正式落入郑忽的掌控之下。
“善!”郑忽回道。
一刻钟左右,暇叔盈和祝聃二人便带着被捆绑的温守和守丞前来拜见郑忽。
“见过世子!”
“二位大夫不必多礼!”郑忽回礼客气道。
“此番伐温,二位大夫出力尤多,忽谨谢之!”说完,郑忽紧接着再朝二人行礼。
二人回礼,口称不敢。
“二位大夫不必过谦,待吾归国,必为二位大夫请功于君前,还望二位大夫再接再厉!”
“唯!”二人同时应道。
“善!”
郑忽对二人的态度很满意。
“此何人也?”郑忽自然一眼就认出了温邑城守,这点眼力劲,他还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