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家族据说为陶唐氏之后,迁于唐,夏商两代世为唐侯,周武王时,唐侯作乱,后被成王所灭。
唐氏大部分迁往杜国,只余一小部分仍居唐。
而唐虞稷的家族就是仍居于唐的那一小部分,世仕于晋。
后来,晋文侯叔殇叔篡位,其家族为免波及才举族迁到成周王畿内的苏子国,仕于苏子。
却没想到,不过十余年,不仅周王室为夷狄所侵,被迫东迁,而且苏子国亦被赤狄趁机灭掉。
往事说来唏嘘啊!
“吾子毋忧,郑虽入温,必无害矣!”一人道。
其他人闻言,纷纷请教道“何以见得?”
那人对其他人拱拱手,反问道“郑虽掳苏子,然可曾夜袭诸君之家?”
“大夫此言谬矣!郑虽未袭,然非无袭也!”又有一人跳出来道。
“大夫之见浅识卑可知矣!”
听到这句讽刺,刚刚那人受不了,正欲发怒。
唐虞稷出来立刻出来打圆场,他找这些人过来是商议对策的,不是内斗。
打完圆场,唐虞稷接着道“请大夫赐教!”
“郑卒数倍于温,取温后亦有余力再伐我,然其未也!”
“且郑若欲袭我,灭我之家,吾等何有今日私通款情之暇?”
这些话虽然仍有些漏洞,但是说的确实有些道理。
郑人昨晚没有攻打他们,今天又不禁止他们这些人私下交流串联,意思不就很明白了吗?
渣渣们还不赶紧去献上你们膝盖和忠诚,非得等到主人发怒吗?
“大夫言之有理,然……”唐虞稷还没说完,就被那人打断。
“与其空坐猜疑,不若相探其意,吾等皆奉厚礼一,卑辞请见,听其言观其色,真伪自明!”
“吾观郑之袭温,非礼也,君子耻之,不修礼之人待我去而囚我,亦非不能,若有,将为之奈何?”又有一人担忧道。
这个担忧很有道理,博得了众人的赞同。
“是极,是极,大夫之言甚是!”
在场的都是钟鸣鼎食的贵族,还没享受够,谁想这么早就去死,纵然郑人不杀他们,但是被囚禁的滋味也不好受啊。
“如大夫之言,吾等何不并力一博?”那人冷哼一声回道。
看那表情,一听就知道是反话。
其实,这人在心中也是相当无奈,他们这些人哪还有选择的余地。
向前一步可能死,向后一步必然死。
可能与必然之间,聪明人都知道怎么选。
可笑这群人还怕这怕那,就不想想再晚点,等郑世子的耐心没了,他们的好日子才真正到头了。
唐虞稷也知情况紧急,不能在这样拖下去了,当即狠下心道“吾愿与大夫同去!”
其他人见唐虞稷表态,仔细想想确实是胳膊拧不过大腿,也一咬牙,表示愿意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