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车,入府,落座,再次寒暄一番,随即切入正题。
既然草中戎、骊戎和潞氏、留吁、铎辰五部已经被摆平,接下来自然就是商讨对戎狄作战的具体事宜。
井友命人奉上堪舆,开始为郑忽等人详细的介绍起几个部落的地理。
“草中戎,因其人居于少水河谷之草中,故名。骊戎亦曰丽土之戎,其人居于少水河谷之地,因以称焉!”
“故欲伐廧咎如,必先过草地而后经骊戎之土以入!”
郑忽闻言点点头,草中戎和骊戎,他虽然知之不多,但是,多少还是知道一点的。
如草中戎,“草中”犹言“荐居”,所谓“戎狄荐居”即此之谓,故而“草中之戎”指的是居住于草丛之中的戎族。
而骊戎,又名“丽土之戎”,“丽土”,而是指附着于土地上的戎族。
据载,晋文公之时,周襄王避叔带之『乱』出居在外,使人至晋告难,子犯劝晋文公纳王以求诸侯,“公悦,乃行赂于草中之戎与丽土之狄”。
指的就是这两个部落。
郑忽所知道的,也仅限于此,历史上对于春秋前期的戎狄部落记载不多,应该说是只有只言片语。
而如郑庄公、祭仲等人一直以来只专注于与中原各国的交战,对戎狄的情况也是两眼一抹黑。
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不如郑忽了解的多。
“看来是时候派人渗透到戎狄部落内部了!”郑忽心道。
在此时来说,派个间谍什么的打入戎狄部落内部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
所谓戎夏杂居,并不仅仅是只戎狄有居住在诸夏之地的,还有诸夏之人居于戎狄之土的。
像秦穆公时的名臣百里奚在未仕秦之前,不就是仕在戎狄吗?后来晋伐戎狄,百里奚为晋所获,被当做奴隶陪嫁到秦国!
还有秦穆公西霸戎狄的关键人物由余,也是仕在戎狄。
搞个间谍过去,不但能获取情报,更重要是能够挑起几个戎狄部落内部的纷争,这才是最重要的。
不然,仅有井友这个戎狄专家,关键时刻还是有些捉襟见肘。
“过草中戎与骊戎之后,行不过半日即可抵台谷城,台谷依原山余支所建,险要非常,廧咎如之狄多居于此!”井友接着道。
不要以为此时的戎狄部落是逐水草而居,迁徙无常处。
事实上,真正迁徙无常处的是北方的胡人,戎狄部落虽然也有迁徙之举,但大多都如殷商数次迁都一般。
他们在长期与诸夏的杂居的过程已经学会了筑城,过的其实是半游牧半定居的生活。
这也是后来晋灭戎狄之后,很快便能将之同化的原因所在。
正如汉之匈奴,一直到持续到隋唐才基本被完全同化。
戎狄的同化的工作其实从夏商时期就已经开始了,殷商与西周时期更是经常与戎狄作战,戎狄时叛时朝。
正是在这时叛时朝之间,戎狄在不知不觉中开始接受学习吸收诸夏文化中的一些东西。
到此时,其实就差一次强有力的征服就足以将戎狄纳入诸夏文化圈。
像南方的楚国此时正在征服蛮人和濮人的部落,齐国也有意识的侵伐莱夷部落。
所以,齐和楚后来的强大,都有伐灭夷蛮的原因在内的!
“台谷之城如陉之城坚否?”郑忽问道。
“虽不如陉,亦不远矣!”
郑忽闻言,心中大定,投石车是时候派上用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