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页(1 / 1)

沈鸿煊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一时间愣住了。

去年他误会过宁宁没了,那个时候完全沉浸在悲伤里,根本顾不上这些,后来人没事,当然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在他的观念里,宁宁还那么小,当然会一直活着,比他活得久。

沈娇宁略带嘲讽地开口:“你没想过啊?那肯定是走遗产继承了,你也没别的亲人了,姜玉玲先分走一半,然后他们三个人再平分,是这样吧?”

她笑了笑:“当然我拿着财产也不能百分百地保险,要是我出什么意外,那又回到你手上,然后再按刚才的流程分一遍。”

沈娇宁说着拿过桌上的纸笔,刷刷刷地写了一页字,还拿过他桌上用来盖章的印泥,摁了个指印,然后把纸甩在沈鸿煊脸上:“我就算死了,他们也休想拿到任何东西。”

她说完,腰背笔直地捧着两个木盒子,微抬着下巴大步走了出去。

沈鸿煊颤着手,拿到眼前一看,竟然是一份遗嘱。

如果她死了,她的所有财产归国家所有……

***

沈娇宁走出沈家,想到自己把遗嘱甩他脸上的样子,又想象了一下他看到遗嘱时的表情,畅快地抬头,望着京市湛蓝的天空。

六月,刚入夏,京市的阳光如此明媚,刺得她清亮的眼睛里滚落下两行泪珠。

沈娇宁一把抹掉,小声道:“帮你要回东西了,以后谁也抢不走,应该要开心的吧。事业也很顺利,以后就安心跳舞。”

她也不知道是说给自己听的,还是想说给经历了那一切的原主听,总之心里很想说一说,就说了。

沈娇宁去了一趟银行,打开那个据说锁着很多财富的保险柜,确认了房子的钥匙和房产证等手续都在,此外还有满满一匣子的金条和银元。

她心里没什么波澜,只是大致清点了一下数量就原样放回去了,又看了看首饰盒,首饰确实不多,总共才两套,一套是黄金的,一套是翡翠的,都是项链耳环手镯戒指齐全的。

姜玉玲那条项链,确实跟这里的毫无相似之处。根本比不上这里的精巧贵重,一比较,差别大得像真品和赝品。

沈娇宁把首饰盒也锁进了保险柜里,顺便改了个密码。

这些东西不到紧要关头,她不准备动。

她其实并不看重这些,够用就好,跳舞比数钱有意思多了。

第66章《女儿》27提前写影评

沈娇宁收拾好心情,回了绵安。

她原本还想着去拜访一下金先生夫妇,不过时间不太够了,只好先回去,等下次有机会再过去拜访。

回去的路上还是看书,她慢慢体会到在火车上平心静气读书的趣味了,偶尔抬头,望着车窗外不断后退的风景,山石林立,间或能看到乡野间的小房子,偶尔也有蓊蓊郁郁的一排排大树。

她不由感慨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她到这里都快一年了。而现在她看着这些带着七十年代气息的风景事物,几乎能够想象到这些东西是如何在未来的几十年里,飞速发展变化。

已经是1973年,时代的列车正越来越靠近突然井喷式繁荣的年代。

她摩挲着那张被她当做书签的纸条,默默想,有些事情,要在时代和人心浮躁起来之前,抓紧时间做好。

比如向一些芭蕾界的前辈学习舞蹈技术。

在部队文工团可以有机会接触到这个领域的顶级人物,前世她曾经特别遗憾,这个年代国内独创了一些芭蕾舞动作,是西方芭蕾没有的,可惜没能流传下去,等新世纪的时候,已经没有人会跳了。他们曾根据前辈们留下的影像资料学习,试图复现,可是再也没有人能做到。

国内芭蕾舞者的艺术寿命一直远低于国际平均,而这个年代的舞者尤甚。在经历了大动荡之后,各个艺术领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人才青黄不接、技术失传等情况。

所以她才会在会议上直接提出,希望早点让知青返城。能早一点是一点。其他领导们的想法无从揣测,不过她觉得汪英毅部长是赞同这一点的。

到了绵安,沈娇宁一进文工团,先被喊去了主席办公室。

主席见到她很热情,让她坐下,还给她泡了杯茶:“这次去京市怎么样啊?有没有见到大领导?”

“没有,是汪英毅部长主持的会议。”

主席又跟她聊了聊跟会议相关的事情,沈娇宁挑能说的说了,等他问自己有没有发言,都说了什么的时候,她就说:“就是按之前团里开会的内容说了一些,我是最后一个发言的,肯定比不上前面的老艺术家们嘛。”

“那倒是……那你提了《烈火英雄》和《女儿》没有?部长有没有什么表示啊?有没有可能让我们去京市演出、再推广到全国啊?”

“这个……我忘记提了……”她不是故意的,就是真忘记了还有《烈火英雄》这回事,“但是舞蹈方面,他们还是比较重视芭蕾,京市在排两部新的芭蕾舞剧,未来推广到全国更可能推那两部吧,性质和《红》《白》差不多。我觉得,咱们团接下来也可以试着调整一下方向,多培养一些芭蕾演员。”

“不是,那咱们团的舞剧呢?就没提?你都去开会了,总该是看好我们的舞剧的吧?”

“《女儿》的话,部长说等电影出来看看情况,毕竟现在那边谁也没看过,口说无凭,再吹也没用。”

最新小说: 七零宠婚,嫁给第一硬汉 朋友的妻子 乔梁叶心仪 邪门的爱情出现了 打工路遇美男诱惑无法抵抗(NPH) 金主(兄妹骨科1v1H) 最喜歡安安了 被疯批们觊觎的病弱皇帝 彩虹桥 狂龙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