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他身上白衣,太后还暗暗松了口气但仔细看看,皇甫淳的衣襟之下分明还有华服太后什么也不能说,只能屈辱地别开眼。
皇甫淳嚣张地从众臣面前走过,甚至略过了千代那几位族人。
就在众人以为他要略过太后皇上,直接站到最首时,皇甫淳却站定了在太后身侧:臣来晚了,望太后皇上恕罪。
时辰刚刚好,太后道,那便开始吧。
是。皇甫淳微微颔首,站进了队列中。
随之,司仪官在旁敲响青铜罄,扬声念起悼词,将千代戎身前所立之功一一道来再是群臣叩拜合掌,行三跪九叩,众人齐齐跪地哭起来,只剩下太后和小皇帝还能站着。
而这场上诸人,又哪有一个人是真心想哭呢?
皇甫淳应付地抬手抹了抹眼泪,已在等着小皇帝与太后宣诏。
戎亲王薨逝,皇上尚且年幼,不可无人辅佐,眼见时候差不多了,早接到了皇甫淳示下的文官出列禀报道,还请太后做主,选立合适之人,辅佐君王。
微臣以为,皇甫君可堪此大任。
臣附议。
臣也附议。
群臣之中立时出列好几人,明明白白地支持皇甫淳。
饶是没有这些小把戏,太后及一干千代族人也没有第二条路可选。现如今,千代家的金令都到了皇甫淳的手里,手无兵权的皇室,又能算是什么皇室呢?
太后在心里唾骂了一句皇甫淳之无耻,但面上只能顺着群臣的提议往下说:哀家乃深宫妇人,不懂国政,确实无法辅佐皇帝安邦定国皇甫君一直是我呈延国肱股之臣,此番戎亲王骤然离世,放眼诸侯,唯有皇甫君可担此大任
太后过誉了。皇甫淳起身出列,作揖道。
为了呈延国,还请皇甫君切勿推脱。太后道,此先哀家已昭告天下,封皇甫君为新任摄政王今日戎亲王之祭上,当着众卿之面,另加封皇甫君为淳亲王,世代承爵,守护我呈延国千秋不灭。
有了亲王的名头,皇甫淳便是名正言顺的内臣了,甚至可以说是千代的自家人。
这诰封自然也是皇甫淳的要求,为的是以后能自然而然地坐上太辰殿的龙椅。此等大事,还必得要在千代戎的丧仪上,方显得他为正道,是顺应太后皇帝之请。
皇甫淳,叩谢皇上太后隆恩他说着,正欲行叩拜大礼。
就在此时,一名皇甫家的侍从身着军服,急忙跑进了丧仪的列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