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上没娶皇后,该不会是因为他们吧?!
为他们日理万机, 费尽心力,连迎娶皇后的钱都花光了, 又哪里还有余钱娶皇后呢?
圣上真的太体恤臣下了。
众人自以为猜到了真相。
等搬进紫阳山居之后,这种愧疚感便更甚了。
没住进来之前,他们不曾指望这个房子能有多好。这地儿离衙门近, 算是块风水宝地了,在这样的地方建房子, 差些就差些,他们认了,只要方便就好。
但谁能想到,这房子竟然建得这般精巧。
房子跟客栈有些相仿, 上下四层, 家中若有老人, 会被分在第一层,若无老人, 会住得高一些。也不知这间房子的楼顶是怎么造的, 隔音效果甚好, 上面还铺着一层厚厚的毯子, 贴邻不闻。
程度等一批官员住进去之后, 便迫不及待地聚了一回。如今不像从前, 都住在这一块,相互见面也都方便。
不过这感觉倒是挺新奇的,往常谁家也不会凑的这么近。
工部的一位主事邓大人便对自己如今住的地方满意的不得了:
这屋子虽说是上下楼,但胜在地方宽敞,比我之前租赁的那个宅子可要宽敞许多,更难得的是还有一个楼台,平日里养花种草也便利的很。
最关键的是价格便宜,只要交那么一点点钱便能有个落脚的地方,住在里面又体面、又方便,真是再好不过了。
程度深以为然。
有人却道:若是都是一层的宅子就更好了。几家共住一层楼,显得有些奇怪。
程度失笑:这可是临安城,寸土寸金,若是每栋只有一层,那得建多少的宅子才能容纳所有无房的官员?便是朝廷真有那么多的钱,也找不来那么多的空地。再则,我瞧着这紫阳山居也不过就是提供一个暂时的落脚地而已,能受得了与人同住一处,自然能长久的住下去若是受不住,早些攒钱去外面买一个宅子就是了,外头的这宅子多的是。要不,您过些年自个出去买一个?
他这么一问,却没人附和。
外头的宅子是多,但贵呀,若要真买下一个铁定得伤筋动骨,半辈子赚的钱都得撒进去。
值得么?他们还是在这儿老老实实地住着吧。
众人心知这宅子的好,住了两日也住得舒心,冯慨之见状继续发力,于是外头又起了传言,说这紫阳山居本是行宫所在,先帝特意圈出来这块地给圣上做行宫的,地基都已经打好了,可圣上听闻来京城做官的官员家中无房,过得甚是辛苦,二话不说就拆了那些地基重做。
又掏出自己的体力钱,这才有了如今的紫阳山居。这一切都是因为圣上爱民如子,不忍心见百姓百官受苦。
还道往后但凡是来京城做官的,都有宅子可住!
原先仍有些缺点的紫阳山居,也在别人口口相传中被不断美化风水好、位置好,往来还都是京官同僚,关键是租金等同于无。不必担心房主涨价,也不必担心自己租不起!这样的好房子只要当了官,就能有。
冯慨之还让人信口胡诌了一番,道往后地方的官邸也要扩建,只要替朝廷办事儿的,甭管你是什么出身,都不缺房子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