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威赶紧自己就是个没有感情的长史,黄老爷负责说,他负责记,连记了半本书,连带来的毛笔都劈叉了。
从泉州转了一趟之后,苏仿满载而归。
抵达福州之后,那三万斛的占城稻种也跟他们一起到了。
苏仿连夜给萧瑾写了一封奏书,第二日一早便让人将这些粮种分了下去,让士兵种在他们的屯田里头。
百姓那边也分了一些,不过并未分多少。
苏仿他们对如何种占城稻也不过是道听途说,不敢冒然在百姓中推广,还是先在军屯中试试才稳妥。
萧瑾接到苏仿的奏书,已经是半个月之后的事情了。
这半个月他可一点都没闲着,征兵的事情每日都会召王从武过来商量,修路一事他也提上了日程。
修路萧瑾肯定是优先想要用到水泥的。
只是下个如今还没有这样的东西,这边可以作为替代品的是石灰浆,做法儿是将糯米煮熟后剩下的汤水,混在加有砂砾、黏土的石灰浆中,再黏合土砖之类,亦十分牢固。
但是这样的法子麻烦不说,也比较贵,萧瑾还是想用水泥。
可尴尬的是他只记得大致的材料,并不记得具体做法以及比例。可他不记得,工部还能弄不出来吗?
萧瑾觉得这东西做出来应该挺容易的,他就是没时间,他要是有时间的话,三两天就弄出来了。抱着这样的心思,萧瑾叫来徐庶父子说起这事儿的时候都有些漫不经心,交代了一番水泥到底是什么东西之后,萧瑾才道:
你们先按朕说的办法来试吧,估摸着也不难。临安城马上就得修路了,也就这半个月的事,你们多费点心思在这上头,务必要在三日之内给出个结果,记住了吗?
徐家父子对视一眼,三日之内,做出一个从前压根没见过的东西,很容易么?!
徐家父子敢怒不敢言。
徐庶因为儿子到现在也没把那织布机做出来,压根不敢顶撞萧瑾,免得他又旧事重提,到时候大家脸上都不好看。
他们不反抗,那就只能被迫接受。
萧瑾愉快地布置完任务之后,又抽了空去了一趟城外的军营。
他这些日子只要一得空便来教场,教场的五十个朱雀军从一开始的振奋激动,到如今的心如止水,其中的心路历程也就唯有他们自己才知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