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了,张瀚之真做不到萧瑾也不会怪他,毕竟的确是他强人所难。
只是这样一来,往后谷城县往来的人便只会多不会少,县衙的治理力度也得跟上,免得管教不成反生祸乱。
萧瑾又对张瀚之吩咐叮嘱了好些,把张瀚之又给吓唬得不轻。
他恍恍惚惚甚至有种错觉,自己比当朝丞相还要受圣上器重。
可是这份器重他实在是无福消受啊
吴山长还嫌他不够心乱,在那儿表示:此次茶会众人倒是结交了不少文人墨客,书院这边还可以立一诗社,每月请几位名人前来吟诗作画,每三月出一本诗词,兴许也能替谷城县立名。
顾淮南点点头:这倒也极好,诗社立起来往后若有需要帮助的地方,大可以向县衙开口。
张瀚之沉默了他,这个县令在一众大人面前显得唯唯诺诺,被安排了也不敢不点头。
这一场短会,除了张瀚之其他人都挺高兴的。
商议完了之后,萧瑾又想起当初修这商业街的时候,附近的富商大贾可是出了不少的力,虽然他们可能不是心甘情愿,但茶会能顺利完成他们也功不可没。萧瑾这些年有意提高商人的地位,但却受到了多方阻力,如今碰到这样的事,他下意识地就想开恩,允许他们的子弟参与科举。但是稍后一想,萧瑾便打消了这不成熟的念头。
且不说这样做对于其他商人来说不大公平,单单是捐钱给官府便能参与科举的话,往后还不知要生出什么事情来,若有朝一日借着替朝廷办事的名义官商勾结,那可就因小失大了。
萧瑾于是退了一步,只给诸捐钱的商贾一些赏赐。
皇家的赏赐,象征意义实则是大于实际价值。那些商贾万万没想到自己还能得御赐之物,等县衙的官差带着御赐的宝贝跟圣上的御旨登门的时候,几个大商贾差点喜极而泣了。
先前的确有人抱怨,可如今看来,这笔钱花的可真是太值了。
不过仔细想想,为朝廷花钱的好像都不会白白浪费了银子。第一茬给朝廷捐钱的人恰恰赶上了朝廷最穷的时候,所以给的赏赐也叫人眼红。随后众人捐钱,便再无这样的待遇了。不过凡事贵在第一次,他们倒是能理解,所以一个个都是千恩万谢,感恩戴德。
寻常百姓看足了热闹,大商贾得了体面,小贩们也这短短半个月也赚够了平常一年才能赚够的钱,可谓是皆大欢喜。
若不是茶会非他们所能决定,他们真恨不得一直办下去。
这谷城县一行,萧瑾虽然并没怎么露过面,却已然尽收民心了。
然而朝廷三催四请,萧瑾等一切忙完了便再没有借口,只能领着人马原路返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