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个帕子价值四五百文,比起之前的绣着简单字的来说,价格可谓是翻了十倍。
好在吴松的诗书不少,绣花倒是能跟着绣,以前她觉得认字就好,现在发现光认字是没用的,还得会读书,能看得懂文章诗词。
吴松闲来无事,也会教她。
“夫君,一会你想吃什么,我去做”。
“娘会让人送饭过来的,不用做”。
绣花闻言随后不在说话,吴母可真是大手笔,自从吴松去读书以后,日日都有酒楼的人来家里送饭菜。
都是四菜一汤,十分丰盛,不过这酒楼是郭家的,绣花和吴松一开始是拒绝的,但吴母坚持,有了郭举人的话,酒楼日日给他们送,变着花样的送。
不吃那就是浪费了,饭菜也不少,二人经常用不完,吴松便会提前拨一些出来,届时送给县城的一些流浪儿。
“清明的时候官学会放上半个月的假,到时候我们回去看看娘,顺带着给爹烧纸”。
绣花这一开口,吴松点了点头。
他们出来有段日子了,也该回去,清明节也是大日子,该祭奠祖先,正好也去看看绣花娘家人,绣花嘴上不说,心里是肯定想他们的。
“到时候咋们提前去商队哪里租马车”。
“好”。
吴松算了算时间,他在请上几天假差不多能凑够二十天,绣花还能跟绣花娘多住一阵子,正好。
他读书一直很努力,不过一个月,文夫子也是发自内心的称赞他,相比之下他比郭文那个亲儿子不知要好了多少,那人一天就知道吃喝玩乐。
“本朝以孝治天下,既然路远,那你就提前回去,切莫忘记温书”。
“先生放心,学生谨记”。
至此,绣花和吴松踏上了归家的路程,吴松本来担心,路程远,妻子有孕,担心她身体不适,不曾想绣花一路精神抖擞,比在家里都精神。
腊梅见状,在看看绣花的肚子,心里笃定是个丫头,毕竟她有生育过,怀明华的时候,精神好,可到了小宝哪里从头难受到生,好在最后孩子是平安降生了。
想到这里,她嘴角微扬,今时不同往日,吴母也不是从前那个好吃懒做的农妇了,现在的吴母,手上可有不少银子,就是当初郭举人送的彩礼,腊梅至今都眼红。
一想到吴母随随便便的出手,那就是她一辈子都挣不到的银子,绣花跟着吴松这个读书人的夫君,日后也是荣华富贵。
“弟妹,这看着快到镇里了,身子还好”?
绣花闻言点了点头,马车很大也很稳,他们都是坐在一辆马车,两个孩子靠着吴大已经睡着了,外面天也有些黑了。
“今日估计我们是回不了,不如我们去住店,明日一早回”?
“也好,都这个时候,牛车肯定也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