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县里最大的酒楼里,人声鼎沸,县里但凡是有些名望的人都来了。
吴松一一应酬,也没敢多喝酒,绣花在下午的时候就带着孩子回娘家了。
绣花娘和宝生依旧住在之前的那个地方,绣花的侄子东哥也长大了,比恒哥也就小了两个月不到。
“姐,你放心,娘答应了”。
“咋们把爹的骨灰盒带上,京城的寺庙里是可以存放的,只要捐些香火钱就好”。
“那好啊”。
“这回姐夫高中,大姐你也算是熬出头了”。
“是啊”。
绣花看着一旁的孩子,心里有些感慨。
吴松夜间的时候才被人送了回来,没一会醉醺醺的人,突然变得精神起来了。
绣花想到吴松是怎么说服吴母的,吴松一句娘只想着过好日子,她瞬间就明白了。
原来如此。
在县里呆了两天,吴大和宝生一起回去的,原本的木制骨灰盒已经有些腐朽,绣花便在县里重新买了两个。
天月思量在三,也想着跟着一起去,不过这几年下来,她从吴母哪里明里暗里得到的好处也不少,不用靠着吴松,只要去京城,自己都能立足。
郭宏本就想着开个书塾,小舅子高中,他也不想在京城里了,就算是为了几个孩子,说什么都得走。
回来的时候是一家三口,走的时候足足有三个大马车。
一个放着东西,银钱什么的,绣花都是随身携带,好的是她们走的时候,吴母把之前收的礼物,一部分了他们了。
吴大和腊梅自是有份,腊梅自是没客气,全都收了。
天月明面上没给,但暗地里,肯定给了不少,吴松和吴大都是心知肚明,不过三人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妹,吴母愿意给女儿,之前天月对吴母也好,所以吴大他们也没意见。
夜晚,在客栈里,绣花清点过后,有些不敢相信。
“夫君,这些人出手这么大方,加起来都快五千多两银子了,还有哪些东西,村里的好处不过几十两银子,腊梅也给绣花了”。
明面上是送的礼物,但内里都是放的银票,绣花算着,有这些银钱,她们都可以在京城买个宅子了。
或者买个铺子,自己做生意了。
吴松想到什么,从怀里拿了五百两银票出来,递给了绣花。
“这是娘给的,不光给他,还有吴大,二人本不要,但吴母强给,要死要活的,吴松便收下,反正日后还是得给她送礼物什么的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