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故气的把大刀操起来,放在户部尚书的脖子上,“你说去平叛的那几万人马是不是不管了?”
“朝廷的将士怎么能不管,在下现在天天催欠银,你也一起催帐吧,有了钱就有了粮食,你们就有了军功。”
跟着贾故一起来讨要军饷的武官们面面相觑。因为兵部动了刀枪,冲进来保护尚书的户部官员们纷纷低头议论。
就在在小声的议论当中,户部尚书铿锵有力的对贾故说,“贾大人,要钱没有,要命一条,您自个儿选吧。”
第141章筹钱
贾故又不能真的要了他的命,只好恨恨的带着自己的人回了衙门。
在路上,很多武官不放心的问贾故,“这事儿到底怎么办?南安郡王还在南边镇压叛乱,难道就这么前功尽弃了吗?”
“我记得上次送粮草送了三个月的是不是?”贾故拉着缰绳问左右两边的人。
“是,要真是按照这个算法,他们三个月后才是粮草告急的时候。”
“那么南安郡王能不能一战成功,都要看他们家的那些老关系们愿不愿意还钱了。”
实际上他们愿不愿意还钱呢?打心眼里来说是不愿意的。
荣国府里面,史太君还不知道自家的欠银已经全部还清。听说了现在朝廷里面正在清查欠银的事情,急得跟什么似的。把两个儿子喊过来,商量着凑一笔钱来还账。
贾赦这个时候就特别的坏,他不说自己已经把钱还上了,反而嚷嚷着,在当初几年前自己就已经把自己的那份给还了,现在欠银子的是贾政,不是他。
史太君一想,还真有这回事,就看着贾政等他表明态度。
贾政顿时闹了一个大红脸,“这……家里边的银子不够又该怎么办?”
贾赦不在乎的说,“够不够是你的事情,我的钱当年已经还过了。当时家里有钱的时候让你还你不还,现在说这话还有意思吗?”
看着的史太君那边脸色已经变了,贾赦也不敢说太多,推说自己头痛发热,要回去躺一躺。
“就知道他帮不上忙,”史太君看着大儿子走了之后,对小子说了这么句话。
然而该还的钱还是要还的。贾政不到黄河不死心,还想垂死挣扎一番。“老太太,当年借银子的人家不止咱们家,看人家是如何筹措这笔银子,咱们以后借鉴借鉴。”
这意思就说人家还钱了咱们也一起还钱,人家不还咱们也跟着一起来赖账,法不责众。
这话说得也颇为符合史太君的心意,母子两个暂时就这么商议。然而史太君毕竟活得比较久,见识的比较多。不放心的嘱咐贾政,“但是也不该掉以轻心,要是大家都还了,咱们家还不上,那也是麻烦,这会儿咱们先想着筹措一笔银子,要是用不上最好,要是用得上,也不至于手忙脚乱。”
贾政想说的是根本没地方筹措这笔银子。除非变卖家里面的东西。
就把这件事情和王夫人商量,王夫人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卖地。
“家里面还有几个大庄子,这些年的产出也不多,还有几个庄子挨着山地,那座山还是个石头山,要不然就把这些卖了,先筹一笔钱。”
贾政算了算,就是把王夫人说的那几块地卖了,也不够还欠账。
“要不然我打发儿媳妇去她娘家借一点?”王夫人试探的问贾政。
贾政捏着胡子在思考这件事情,最后想了想,实在没办法也只能这么做。
“和亲家说好,等咱们家缓过来了,这笔钱一定还。”
王夫人点了点头,只不过她借的这些钱是从来没有还过。
然而还没等到王夫人打发薛宝钗去薛家借钱,南安王府的太妃就到家里面做客了,对于她来的目的,大家伙都清楚明白,但是大家都是要脸面的人,谁也不提银子的事,女眷们聚在史太君的上方,一起陪着太妃说说笑笑。
这个时候,史太君少不了要把自己仅剩的孙女拉出来展示一下。
当然,在府里做客的几位姑娘也一同出来见客。
南安太妃当时就问了,“怎么这段时间不见你们家四姑娘?”
史太君面不改色的说,“四丫头病了,这段时日不见客。”
人家少不得要关心几句,“是什么病症?请了哪里的大夫?要不然请宫里的太医们瞧瞧,她们都是些青年姑娘,不像咱们都是些老胳膊老腿儿的,宫里面的太医开一帖药吃下去,药到病除”。
史太君和家里面的人早就商量过了,如果有人问贾家的四姑娘贾惜春,通通跟大家解释说病了,至于什么病,照搬林黛玉当年住在荣国府时的病症就可以。
史太君很伤心的跟南安太妃说,“也只是咳嗽,吃不下东西,特别是换季的时候,咳的是最严重。请了好大夫,汤药丸药吃了无数,大夫只说好好的养着,这病啊,要慢慢的养才能除根。”
南太妃也只是随口一问,下面的话接得也很不走心,“咱们这些人家有的是好药材,跟她说只管好好的养着,不要多想。”
该关心病人的已经关心完了,这个时候南安太妃从头上摘下一枝簪子,插到了探春的头上,拉着她的手对史太君说,“我就喜欢你们家的姑娘,特别是三姑娘,最合我的眼缘,我呀,过几天给她说门好亲事。”
一句话说得堂上满堂笑声。贾探春装作羞涩的模样,捂着脸赶快躲到了屏风后面。内心里还是希望南安太妃这句话说的是真的,不是客气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