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了地方,杨瑛拿着长矛先尝试着戳了戳,发现很结实后,便道:“都小心些,一边走一边先用手里的凿冰矛探下路。”
“是,先生。”
杨瑛上去,她走得很小心,一边探路一边道:“今日就教你们怎么在冬日取鱼。”
其实她也不会,但原理却是晓得的。前些年,一部记录种花家美食的纪录片红遍海内外,其中就说到了凿冰取鱼。杨瑛觉得有趣,便又去搜索了下相关的知识点,如今她虽没实操经验,不过理论却是懂的。
拿着长矛在冰上开凿,直上直下的运作方式看着简单,其实并不容易。在东北凿冰取鱼人手里温顺的凿冰工具到了杨瑛手里就变得不听话了起来。也不知打滑了多少次后,杨瑛终于才慢慢摸到了些技巧。
她一边总结一边给难民们科普,“这鱼跟咱们人一样,其实也是要呼吸的。”
她尽量用这个时代百姓能听懂的语言描述着,“天一冷,结的冰层厚了,鱼呼吸所需的空气就少了。所以,咱们在这里凿个*洞,鱼就会过来。当然,这事我也只是听师父说过,具体行不行还得做下来才知道。”
“先生的师父是高人,定不会错的。”
曹顺一脸坚定地道:“先生,您歇息着,让我来。”
“对对对。”
一群难民也喊了起来,“先生边上歇着就好,让我们来吧。”
杨瑛笑着道:“我先教会你们再说。刚刚我弄了会儿,也有点心得了,这怎么凿也有讲究……”
半晌后,杨瑛望着散在湖泊各处的难民,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想当回老师的,结果这些干惯农活的难民比她想象的聪明。说了几句,立刻上手不说,还指出了问题。没凿几下就熟练得像凿了一辈子冰似的,那动作叫一个利索。
这群人要是认了字,一定不会比后世的人差。
杨瑛这样想着便又掏出自己的笔记本,在上面写着:要教大家认字。
人生明理始读书起。
读书是培养逻辑的过程,要是教会这些人认字以及加减乘法,他们干活会更厉害吧?
“先,先生,凿开了!”
正琢磨着在大昭教农民认字可行性的杨瑛被兴奋的声音打断,她抬头望去,便见一个三十岁左右的汉子举着长矛,兴奋地挥手喊道:“有鱼,真有鱼!”
杨瑛忙跑上去看。其实她也不确定这样做是不是真得会有鱼来。因为在她了解的知识里,即便是凿冰取鱼也要定位鱼群的。而这工作只有经验丰富的鱼把头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