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申非常尊重老人,太后让她滚,她当场谢恩领旨,二话不说带着人就回了芷兰宫。
太后惊得目瞪口呆,随后勃然大怒,让人把和嫔嘉嫔容嫔叫去和宁宫为她侍疾,每天在皇帝过去请安的时候,大赞三嫔孝顺有加,暗示皇帝给她们升妃位。
皇帝表示抗议:“她们三个长得又不好看,又没生过皇子——没生过皇子也就算了,连公主也生不出来,无功无子朕如何给她们升位分?”
太后怒道:“她们为哀家侍疾难道不是功劳?”
直男皇帝理所当然地说:“当然不是功劳,她们身为朕的九嫔,为母后侍疾难道不是应当应分的事情?何功之有?”
太后被气得心口疼,当场摔了药碗让皇帝出去。
皇帝忧心忡忡,出来之后马上找到皇后:“这几天和嫔嘉嫔容嫔为母后侍疾,母后越来越焦躁,可见她们不会伺候人。”
皇后左耳听右耳出——没办法,她是能惹得起皇帝还是能惹得起太后?只能在中间和稀泥。
太后给三嫔求封不成,又想让皇帝封五皇子和七皇子的生母为妃。
皇帝满头雾水:“母后说康嫔?这不成吧?她是朝日之国送来的番女,虽然生了两个儿子,但一个比一个身子弱;咱们江朝的女子一个妃位的都没有,怎能被这样的番女压在头上?封她还不如封庄嫔呢,庄嫔至少给朕生了一子一女,还都很健康。”
太后更气了:她想让皇帝封妃,本就是看易申不顺眼,想拉一个人出来踩在易申头上。什么侍疾有功什么生子有功,那都是她找的借口。
谁知这个直男皇帝一点不能理解太后的深意,反而想把那个她最看不顺眼的人封妃。
岂有此理!
太后终于决定放弃找个人压在易申头上的计划,谁知皇帝经过深思熟虑,觉得这些年来对后宫女子的确多有亏欠。在与皇后商议过后,他决定封易申为贤妃,然后把九嫔之中最年轻漂亮的丽嫔封为德妃,又从二十七世妇里提上来几个,把九嫔都填满。
剩下的他索性推给皇后,让皇后看着谁德行出众,就把人往上提一提。
皇帝这番动作传到太后耳中,成功地又把太后气病了。
皇帝当然不觉得太后病情加重是他的错。
他是天子,怎么会有错?肯定都是别人的错!
比如那三个给太后侍疾的嫔,到底是怎么伺候太后的?太后不仅这么久不见好转,甚至还病情加重了?
于是三嫔被勒令在自己宫里关禁闭,关到太后病愈才能出来。
皇帝对自己的孝心非常感动,在前朝的时候便带出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