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页(1 / 1)

一刻钟后,颜楚音知道了,皇后是装病的,这场戏由皇后开局,浑仪监辅佐,福国寺的高僧帮忙打配合若问谁在添乱,他才是添乱的那一个。qaq

作者有话说:

历史上,苏轼答过《刑赏忠厚之至论》,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这位性情中人直接在文章中杜撰典故,哈哈。

蒋陞说的旧案在真实历史上也有类似的,发生在清朝嘉庆年间,案中女子一开始在地方上被判死刑,上报大理寺后,经斟酌觉得不合理,判女子无罪。且大理寺通知刑部说律法有漏洞,后来填补了律法,女子拒奸杀人无罪。

第六十九章

皇后宫中。

贵妃和皇后排排坐,在忠心女官的帮助下,一起筛查宫中人员名录。颜楚音坐在一旁,最得皇后信重的老嬷嬷拿着一把梳子,正在给他重新编织发辫。

皇后忙里偷闲看了过来,见老嬷嬷给颜楚音用的是一条红色发带,上面缀了各色宝石。这分明就是太子的旧物!没想到太子竟然把旧时爱物给了音奴。

太子如今不怎么用发带,因为他已加冠多年,现在多用发冠,为了不叫人觉得太过奢侈,发冠多用单色玉石制成。但皇后身为太子生母,对太子极为了解。她知道太子一直喜好华丽的饰品,就像树林里的鸟儿一样,天生喜欢更艳丽的羽毛。但一国太子整日在身上挂满宝石,御史们看到了,肯定是要参的。

民间的豪富,只要家里供得起,孩子们一身到脚全是珍宝。

身为太子,宫里自然也供得起,反而不能那么做了。

太子的喜好仿佛终结在了童年。好比这条红色发带,各色宝石按彩虹色排列着,颜色间过渡自然,华丽的同时还不显庸俗,就是太子幼时的心爱之物。

它承载着太子有限的自由和向往。

若不是真心喜欢音奴,太子肯定舍不得把它拿出来。

皇后只觉得心里酸酸软软的。她生了二子一女共三个孩子,大公主和四皇子都没受过什么拘束,唯有太子,既嫡又长,小小年纪就担起了许多责任

令仪,贵妃轻声唤着皇后,寿康宫应是干净的,东太后惯用的宫女一个个都经得起寻根溯源。只太监还需细查,好在东太后平日里不爱使唤太监。

贵妃和皇后习惯互称对方的小字。皇后字令仪,贵妃字兰美。

贵妃进宫的缘由十分特殊,名义上是皇上后宫,其实更像是皇后的得力助手。贵妃说,东太后身边的人大都是太后当年从颜家带出来的陪嫁。就算有些陪嫁年纪渐渐大了,出宫荣养去了,她们荣养前也习惯提拔一些知根知底的人上来,寻根溯源依然出自颜家。其实皇后和贵妃也是这种情况,身后既然有家族为之庇佑,在身旁伺候的便大多数是自己人,借选拔宫女的时候送进宫来。

但这只能确保宫女是干净的。太监就不一定了。家族里就算要送人,也不会送太监。贵妃小声吐槽:好在我和太后一样,平日里多用宫女,只留了几个小太监帮忙跑腿。就算暂时无法确定他们的忠心,一时间也不妨碍什么。

皇后想了想说:不如借福国寺高僧的口放一批太监出宫?就说是为我祈福?尤其是她和贵妃身边的太监,最好都先放出去,万一里面有不好的呢?

这样也行。咱们身边不先清干净,总觉得束手束脚的。贵妃说。排查全宫是个大工程,皇后肯定要病上不少时日。这时候放人出宫也不显得突兀。

颜楚音忍不住插话说:这些太监出宫后,宫里还管不管他们的生计?

皇后和贵妃都没觉得讶异。这问题一看就是音奴能问出来的。贵妃故意逗他,皱起了眉头说:遣散银子肯定是要给一些的,但宫里管不了他们终生。

能不能这样颜楚音心里冒出一个想法,咱们不是想要查慈孤院吗,突兀地往慈孤院里派人肯定是不行的。正好宫里要放太监出去,在放他们离开之前,先把他们聚在一个地方培训一个月,培训的时候也能观察他们的人品。若是里面有好的,结束了培训就直接派他们去慈孤院。他们好歹有份工作。

颜楚音知道太监们大都很可怜。家里把他们卖作太监,基本上已经放弃了他们。他们就算出宫也找不回老家去。又因身体残缺,他们干不了重活、成不了婚,就算运气好收养了孩子,太监子容易被人看不起,没什么前途可言

虽然太监中可能存在老鼠,但大多数太监是无辜的啊!

就算出宫时会获得一笔遣散银子,可太监出宫后就是弱势群体,谁也无法保证这笔银子能叫他们老有所依、病有所养他们中大多数肯定过得不好。

但按照颜楚音提供的方案去做,一方面皇上拥有了一个充分的可以往慈孤院里安插人的理由。另一方面太监被派去慈孤院后,他们是当值去的,宫里给的任命,意味着他们身上担着皇差,就算有人看不起太监,也不敢当着身有皇差的太监的面说些难听的话。只要太监一直忠心,他们就能一直按月拿俸银。再有一个,慈孤院里别的不多,身患残疾的孩子多,只要好好教导他们,他们不会看不起太监,说不定太监们还能因此正经收个养子养女,收获一份亲情。

最新小说: 国医无双(满级国医她制霸全球) 七零年代淘金记 腹黑狂女:倾城召唤师 七十年代小娇妻 兽世养夫种田忙 反派的爹系夫君[穿书] 脸盲暴君心声泄露后[星际] 同时在N个狗血文里扮演路人甲 呆呆小漂亮总被坏男人惦记 主角他是团宠(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