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唐三彩、青花瓷、石湾陶瓷都是华夏名陶,前两者成名在官窑,而石湾陶瓷更多的是坊间百姓制作,更便宜亲民。
此外,石湾公仔还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特点,就是作品中的人物皮肤不施釉。
所谓施釉,就是工匠将陶坯做定型之后,在表面上涂层,再次烤制之后,成品就形成光亮的表面。
唐三彩和青花瓷的表面都有釉层,因此整体看上去都像裹了一层通透的玻璃,而石湾公仔的肌肤部分则没有,视觉上更加接近真人的肌肤。
林国兴一听就明白了:你是想用咱们工厂里的石湾公仔造型去编舞?
这样一来就相当于厂里的陶瓷是舞蹈的模型。可是
他又婉转地说:石湾公仔卖得最多的是老头老太太,中年妇女和小孩儿,而且是明清造型的,这可就比不上《丝路花雨》里那么漂亮咯!
虽然石湾陶瓷在唐朝就已经有了,但是兴盛时期是在明清,因为在宋代时期,中原战乱,大量工匠南下,所以才有了后来明清石湾陶瓷的盛况。
而且,粤省离中原远,所以从古流传到现在,石湾公仔的取材几乎没有皇宫贵族相关的,更多的是民间百态,生活气息极重,比如老头垂钓、孩童嬉戏等等,这已经是成为石湾公仔的代表,也给人们留下了固有形象,和翩翩起舞的妙龄少女半点不搭边。
乔楚道:林伯伯,这也是我来找您商量的原因。
如果我编一支唐朝仕女的舞蹈,在舞蹈中设计一些定格的动作,厂里出一批唐仕女的石湾公仔,造型就是舞蹈中定格动作,到时候放在展会上,您觉得怎么样呢?
林国兴听了之后,一时间没有接话,只站了起来,来回踱步。
这是林厂长思考时的习惯,乔楚只在一旁安静地等着。
林国兴:这是个新东西,咱们没怎么做过唐代的。
石湾陶瓷除了做人物之外,还有大量的日常用具,比如花瓶杯子等等,也会出口到国外。
原来的口碑就不错,每任石湾陶瓷厂的厂长,接任后首要目标,就是要稳住原来的销售,毕竟基数大,上升难。
林国兴本以为,借着改开的春风,销量会大幅度提升,但实际上并不然,月初的秋季广交会订单,和年初的几乎持平。
如今的石湾陶瓷厂,也正站在十字路口,林国兴身为厂长,不能走错一步。
维持原状,有基本盘,起码不会下降。
乔楚说:林伯伯,陶瓷厂走到现在,虽然咱们喊的是粤省石湾公仔,但这本来也是中原和南方的陶瓷技术融合。
所谓薪火相传,以前朝代是在换,但工匠的技术是代代相传,没断过呀!
您看,宋代工匠南下,经济中心南移,跟咱们本土融合,有了新的石湾陶瓷,一直流传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