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神色间倒没有什么不甘或是不情愿的样子,毕竟世子也知道,自己二人不可能将这东西据为己有的。
作者有话说:
饿了,想吃土豆炖牛肉里面的土豆。
?第82章
太子见他们二人确实不甚在意,并且好似并不清楚这两件东西的作用,还是开口宽慰着。
“成安,阿瑶,你们的心意我自然是知道的,这件事待我告知父皇之后,定会为你们商议些好处的。”
太子似乎是觉得这两个弟弟妹妹年纪还小,还不明白这东西的重要程度,也不愿强夺了他们的东西。
心里其实是在暗自思索着,等自己和父皇商议后,看看是否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便交由成安带回去,在昭地先试验着种植下去。
另一部分便交由农署,让他们看看,这玉米和土豆,究竟该如何种植,又适合在那些地里种,再将这些东西推广到其它各处去。
世子见他这样宽和的样子,原本有些焦躁的心也不由得沉静下来,这短短的几日相处下来,他也摸清了,太子堂哥实在是个谦和孝悌之人,知道他的人没有不对他交口称赞的。
因此他也愿意相信对方,不是那样强取豪夺的人,便也对着太子露出笑意来,“阿瑶也是宣家人,这东西交给伯父,自然也是理所应当的。”
太子原本就因他们早早丧父有几分怜惜,如今听得这话,更是觉得这两个孩子果真念头通达,是个为人着想的好孩子。
一旁的宣瑶却没仔细听他们的来回对话,只是在心里暗自回味起刚刚吃的那两种食物来。
真的好好吃啊,也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再吃了,她瞧了太子哥哥一眼,虽然她把这东西送出去了,但是如果想再拿一两个尝尝味,应该也可以的吧。
不知道这东西好不好储存呢,她还想带着这两样好吃的回昭地,让母亲也尝尝呢,想必母亲也没尝过这些国师拿出来的东西吧。
而且那个叫玉米的东西,还是甜甜的,很合母亲的口味,也不知道能不能送去府里种上许多呢。
接着,几人便向国师辞行,并且还让下人仔细地将这些东西全部移栽出来,连根须也不要破坏,就这么送去宫中的农官那里。
回到皇宫之后,太子便立马前去觐见了宣文帝,并且仔细告知了今日发生的所有事情经过。
在听到太子和世子都没有看见眼前的东西,反倒只有宣瑶看见的时候,宣文帝不禁有些心中提了一下,这种神异的经历实在是让他容易联想到一些不好的事情来。
但是听到后面国师讲述起这两种作物,并且太子还刻意强调了其中亩产以可以在贫瘠山地种植的事之后,他便立马将之前的想法全都抛之脑后,噌地一声站起身来。
“这么一说,这两样东西可真是宝贝了。”
宣文帝也很清楚,如今开垦出来的良田其实并不多,更多的还是那些荒地以及山间难以种植的地,若是有了这两样东西,又能不占良田,又能增加两种高产作物,实在是个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东西。
他也开始夸奖起宣瑶来,“朕就知道,阿瑶看上去就是个好福相之人,如今看来,果真如此啊。”
宣文帝很快便打算着赐一些珠宝赏赐给她,以示嘉奖,如今也是真正上了心,看对方着实满意得很,想在京城为她挑一门好婚事了。
之后,他又听得太子开始讲述起三人品尝的玉米和土豆的滋味来,听得他也不由得想要尝尝看,这从国师手中得来的东西,是否味道真如太子所说这般美味,难道这也是仙人品尝的东西吗?
太子也很理解他的意思,便吩咐了人,依旧按照方才的做法,照做下去,自有随身侍卫在国师府听过那做法,在旁指导的。
很快,宣文帝也尝到了这两样东西的味道,也不住地点头同意太子的看法,这两样东西实在是不错,好处多多,味道又不逊色,确实该好好推广。
因此,二人仔细商议过后,宣文帝也同意了太子的想法,将这些东西分作两部分,一部分便交由成安带回昭地去,毕竟这两样东西是国师赠给宣瑶的,总不能全都拢在自己怀里,那岂不是跟小辈抢东西了。
当然,更大的原因还是,从国师府带出来的玉米土豆不少,即便分了一半出去,也足够农署种植的了。
因此,宣文帝很快便下了令,让农署的人试验这两样东西的做法,国师府还派人送来信来,指点了两句关于玉米和土豆的种植法,以及告知,若是土豆生了芽,身上或便带了毒性,就不可以再食用了。
这还是姜虞刚刚想起来的,虽然土豆生芽并不一定绝对会中毒,但是为了以防万一,她还是要说出来的,万一有人真不小心吃到了,那可就糟了。
因而听闻之后,其他人对土豆的态度就更加小心翼翼了,生怕一个不小心出了什么差错。
另一边,世子知道宣文帝将那两件东西都分了一半给自己,心里也是颇为讶异的,他还以为,自己应当会收到一些钱财补偿呢。
没想到,伯父兄长他们,都是这样磊落的人。
第二日,在他告知这消息之后,便见到原本一直都泰然自若的明先生,看上去一副喜不自胜的样子,世子也颇为惊讶。
“先生,你这是?”
明先生很快便收敛了神色,速度极快,又恢复了以往波澜不惊的样子,假意咳了一句,“无事。”
“既然如此,你也不必长呆在京城了,也可收拾收拾准备回昭地了。”
他对于那两样东西实在好奇得紧,迫不及待地想在贫瘠的昭地试试,看看是否真能种出点名堂来。
若当真如此,那么建设昭地,让那里变得更加繁华的想法,便不再那么遥远了。
只要百姓能有东西种出来,能填饱肚子,那便是一处地方最重要的根基了。
之后生活逐渐宽裕了些,他们不必再为了填饱肚子而耗尽心力,自然也会开始有余力,有余闲,做些其它活计,如此自然也能让更多的人住进来,更多的人有活干。
这里才会成为商人愿意主动前来,而不是因为一些优惠政策来的地方了。
作者有话说:
?第83章
原本宣文帝还想着让昭王世子在京中多留些时日,也好慰藉太后的丧子之痛。
不过如今昭王世子既得了一半的东西,又思及母亲一人待在昭地,心里实在担心,想早日回去陪伴母亲左右。
因此听了他的话之后,宣文帝也知道不好强留他下来,这孩子孝心十足,他又如何能阻止对方回去照料母亲呢。
而且昭地的封地之主,也确实不该离开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