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兄,有了这件医疗上的“利器”,你的袍泽们应当能少几分后顾之忧。
明远不由得扬起下巴,向窗外望去。
如今早已是九月里,蓝天显得格外高远,坐在楼上眺望远方,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然而自从明远将“有求必应”那里得到的高炉炼铁方子送给种建中之后,他已经足有半个月没有见到种建中人了。
种师兄,此刻你在忙什么呢?
*
一个月后。
种建中正在汴京城外,向东二十余里的一座小镇旁。
这座名叫山阳镇的镇子靠近汴河,又有陆路大道通往徐州、密州等地,四通八达。各地货物都能较快运达。
军器监在这镇子的附近征用了一座庄院,在庄院里,按照明远提供的“古籍”,建造起两座炼焦的窑炉。
此刻种建中正立在距离静待开窑的窑炉前,手中抱着一本厚厚的簿子。
那簿子上记的全是他自己观察、总结和归纳出的各种现象和注意事项。毕竟明远再三叮嘱过,炼焦是一件颇为危险的事,稍有疏忽,便有丧命之忧。
此刻种建中扫了一眼他手上的簿子,大声说:“鸟笼已经送至窑炉口了吗?”
“送去了,笼里三只,只只活蹦乱跳的,您听,唱得正欢!”
“唔!”
种建中稍许放心。
这也是明远对他提及的——明远说,烧制木炭时都会出些“炭气”,人闻了便会生病。同理可得,烧制石炭也会生“炭气”,而且会比木炭的炭气还要更毒几分。
上一回几个工匠在准备开窑之前,竟忘了“炭气”这回事。窑炉刚开了个缝儿便被熏倒了。
也就种建中反应快,愣是憋了一口气,然后用湿布捂住口鼻,冲近窑炉,将几个工匠连拖带拽都弄了出来,放置在空气流通的所在,不断掐人中,最终都救回来了。
从此这里立下规矩,无法确定安全,这窑炉就绝对不允许半个人靠近。
这时,工匠用铁钎勾住堆在窑炉跟前的炉门,将炉门打开。
一阵热浪铺面而来,似乎能将人的眉毛胡子瞬间燎焦。
但是工匠们都是艺高人胆大的家伙,仅凭两根铁锨,就将盛在窑炉里被烧成赤红的石块一枚又一枚扒拉出炉。
随着石块渐渐冷却,它们很快就恢复了与进窑炉之前一样,通身漆黑,毫不起眼的模样。
但对石炭大多了交道的工匠们却能看出不同——比之原先从山中采出的石炭,这些黑块块事实上已经轻了许多。
现在它们是,能够用来炼铁炼钢的“焦炭”。
第105章百万贯【加更】
“种监丞!快看这个!”
种建中这边还在检查着炼成的焦炭,兴奋的声音从另一边响起。
“我说那古籍上为什么要专门留一个出口,又那么多复杂的布置,敢情是为了收集这个——”
工匠递来的铁桶里,盛放着满满一桶颜色漆黑的浓稠液体,凑近了一闻,还有一股很明显的异味。
“难道是猛火油?”
种建中接过铁桶,伸手掂了掂,觉得比同样数量的猛火油要略轻些。
“试试!”
他一声号令。
工匠们顿时将这铁桶里的液体往“试验台”上一倒,然后所有人退至预先设定的安全范围之外。
有一名身手敏捷的工匠用火石点燃一枚发烛1,引燃了一枚用纸捻成的引线。只见细细的火星迅速向试验台蔓延,随即是“轰”的一声,在试验台上燃起数丈高的火焰。
“哇——”
虽然热意逼人,但是种建中与工匠们同时发出由衷的赞叹。
有几人甚至相互击掌相庆祝:“这比猛火油要强得多了!”
西军中常用的猛火油,点燃之后也有如许威力,但有时候易点,有时候难点,不像这种“炼焦”时的副产品,一点就着。
种建中却并没有工匠们所表现出的那种喜悦,而是继续开口强调:“既然如此,各处防备走水的措施,都事先做好没有?你们还有谁敢不穿好护衣吗?”
他再看看工匠们身上,一个个都穿着硝过的皮子制的衣物,戴着面罩。
这些都是他按照明远的建议,为工匠们事先准备的“护衣”。
炼焦的窑炉才刚刚建起不到半个月,总共只烧了几窑焦炭,他手下这些工匠们,已经纷纷意识到护衣的重要性。
原本他们谁都不爱穿这些,都嫌厚重,不透气。
但几次窑炉开过,他们身上的护衣已经被四处飞舞的火星烫出一个又一个洞眼,每个人都是一副百孔千疮的模样。谁都不敢想象,若是直接烫在人身上会是什么情形。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