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莱斯也一样,他是美国人,本身对英式足球的兴趣就不大,如果非要选,他宁愿去看nba那些粗鲁人的运动,至少他还懂得一些比赛规则。
被拒绝的杨橙显得很无所谓,既然计划谈不下去,他们也没有留下来的必要了,匆匆告辞离去。
杨橙站在窗口,望着刘易斯的座驾渐行渐远,心里还是有些懵的,普莱斯的随行的确有些诡异,也没听说巴菲特要在英国搞什么大事情啊。
心里有些不安稳的杨橙,连忙打电话给瑞兹可汗,让他搜集巴菲特在英国的投资历史,以及他最近的动向,筛选出跟欧洲或者英国有关系的信息,一并发到了杨橙的邮箱中。
结果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老家伙还真没少在欧洲埋雷啊。
再结合巴菲特近期在公开、非公开场合的发言,杨橙渐渐的摸索出一些线索。
其中有一条是巴菲特在跟公司股东的私下聚会中抱怨:如今在私募公司竞争激烈的美国,他已经很难找到估值1000亿美元以上、能够取得足够效益的并购交易了。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巴菲特对于签下重磅并购交易兴趣满满,这就是要搞事情的契机。
在去年年底写给全体股东的信中还称:即使公司将来很可能会囤积更多现金,也持续盼望能够完成重量级并购。
进一步验证了杨橙的猜想,显然,以巴菲特的理念,如今即将迈入脱欧进程的英国,以及动荡的欧洲,就是他准备进军的下一个市场。
然而巴菲特对于欧洲大陆的国家,总是持悲观的态度,这是被全球投资者公认的,他自己也直言不讳,口吻却更加悲观,这也暗合了他一直以来不热衷于在欧洲进行投资或并购的选择,老股神认为欧洲国家讲着不同的语言、有着截然不同的财政状况,对他们来说要想在国家自治和共同利益间找到平衡将非常艰难。
所以巴菲特才很少大张旗鼓的在欧洲搞事情,因为他总体的不看好。
但这不代表他永远都不看好,欧洲现在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状态,却恰恰是巴菲特逐渐在欧洲增加并购交易的好时机。
资料显示,近年来,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渐渐将投资重心,从证券和保险业务转移向增加并购业务,这种特征在欧洲也有体现。
早在2001年,巴菲特就买入为英国东北部的家庭和企业供电的北部电网公司,并持续多年获得丰厚的利润回报。
可是直到2006年,巴菲特才在英国做出另一笔重磅投资决定——购入英国最大的连锁超市tesco(特易购;z国大陆叫乐购)的股份。
紧接着,同年他又花费2570万美元入股爱尔兰的工业企业英格索兰,以及斥资1.53亿美元入股法国制药商赛诺菲。
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巴菲特选择在美国投资,而非在欧洲抄底。
2008年,尽管前往欧洲视察投资机会的巴菲特将欧洲称赞为“你当然希望在有鱼的池塘钓鱼,欧洲就是一汪出众的池塘”,但信奉“当别人贪婪时你应当谨慎”的他出手却很节制,只在同年斥资7600万欧元入股了英国企业——全球最大的制药集团葛兰素史克;
3年后,巴菲特再次大手笔花费1.75亿欧元购买了8家欧洲小型公司,并解释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导致一些风险较大的国家中公司价值都被低估,不过,对于当时急需资金注入的大型欧洲银行,巴菲特却并不慷慨,并用相对严厉的词语对当时欧洲银行业的不景气给予了悲观看法;
沉寂2年之后,伯克希尔哈撒韦控股的玛蒙集团耗资11亿美元收购了英国工业巨头企业imi集团五大事业部门中的饮料机及推销部门。
这一连串的投资记录,证明了巴菲特在欧洲的投资节奏起了变化,尤其是金融危机之后,对此也有人借机询问了老股神,他的回答是:美国的经济将会起伏不定,当它衰退时,伯克希尔的收益也会减少,因此他必须将目光投向了海外。
眼看英国将要进入到混乱的局面,伯克希尔的爪牙开始蠢蠢欲动了。
巴菲特投资的大胆一向局限于规则之内,换句话说巴菲特更喜欢把资金投入到他认为可以理解以及信任的市场中,再说的直白一些,老股神非常重视监管和税法的完善。
这么一分析,整个欧洲估计也只有英国和德国能入他的法眼,英国的优势不用说,德国本身就是很棒的市场,人口众多且购买力和生产力强大,而且德国的监管和法律框架的严谨是出了名的,在欧元疲软的时候进入德国,绝对是个很棒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