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认为舒萍的性格是那种纠结于彩礼或房子的,她不松口肯定有其他自己不知道的原因。
舒萍想了想直接把心里话说了出来,“我就是觉得太快,光我们两的话结婚是没什么,可一旦迈入婚姻很多事就不受自己控制了,比如我们住哪里,什么时候要孩子,还有你的那些亲戚,婚后都要走动,我工作这么忙,哪个环节不注意就很麻烦,肯定不如现在悠闲自在。”
霍峰听了这些理由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在他一秒都不想跟她分开,只想时时刻刻跟她在一起的时候,她在意的竟然是那些细枝末节的琐事。
食品厂离这里近,家里也有母亲需要照顾,完全可以相互协调两边轮换着住,至于孩子,作为男性,虽然也渴望下一代的诞生,但这不是他想跟舒萍结婚的理由,任何时候舒萍都是最重要的。
而亲戚,父亲走后留下的都是关系极近相处融洽的,知道她工作忙只会体谅,不会有谁专门挑理。
他把这些话跟她逐条分析了个遍,最后总结说,“你也说结婚是我们两的事,所以你只需要考虑想不想结婚,什么时候结婚,其他的都不用考虑,我不会让你有那些不必要的烦恼。”
舒萍的想法明显松动了不少,忽略外因,她当然愿意跟他组建家庭,不过转变太快,一下子不知道该做什么选择才好。
“那你让我再想想,想好了告诉你。”
霍峰说好,因为爱意而产生的渴望再次蠢蠢欲动起来,但考虑到她的身体状况选择了忍耐,只低头噙住了那嫣红柔软的唇瓣,将她抱的更紧。
作者有话说:
为啥写着写着就骑上了脚踏车,一头雾水…
第三十五章婚礼前夕
婚礼最终定在了九月,两边的长辈听到舒萍松口立马热络的忙活起来。
刚好永福村李叔家的猪年前全部出笼,依照之前的约定回食堂管事,婶婶刘燕芳光荣卸任且毫无留恋,目前她给自己定了两个目标,一是办好侄女的婚礼,二是给儿子舒浚找个对象。
不过当她兴致勃勃的找人介绍时,省城的舒浚打电话回来,明确表达了不愿意相亲的想法。
“你不肯相亲自己找也行,什么时候给我带一个回来也就不张罗了。你妹过几个月都要办婚礼了,别到时候外甥都会打酱油你还单着。谁都羡慕我有个出息的儿子,重点大学毕业,在省城工作挣大钱,要我说上那么多学没什么用,不如高中毕业就继承你爸的手艺,说不定早抱上孙子了。”
一通抱怨让舒浚哭笑不得,晚上特意给舒萍打电话,让她帮着劝劝。
舒萍简直乐的不行,“婶婶真这么说?”
“那可不,我当时差点就回一句,他们要是对我的学历、工作不满意,要不我辞职回家当木匠得了。”
“你要真那么回,信不信婶婶明天就杀到省城去。再说她表达的意思跟那些没关系,重点是结婚生孩子,你得先把这个要求满足才行。”
舒浚哪里会不懂呢,就是因为太懂了才愁人。
“我最近挺忙的抽不出时间回去,我妈那你帮我开导开导,实在不行多找点事给她干,一忙起来就想不到我了。”
帮忙没问题,既然提到这个,舒萍其实也挺关心他的个人问题。
“你是不是还想着你那个学妹?她是今年毕业吧,跟之前那个男生谈成了吗?要是没成你就别愣着,赶紧去追。”
学妹的事之前舒浚喝醉提过,属于特别有好感但顾虑现实因素没有表白,毕业前鼓起勇气却晚了一步。
舒浚不记得跟舒萍提过这事,电话里愣了两秒才回,“我跟她之后就没联系了,现在情况怎么样还真不知道。等回头找人问问吧,如果还有机会的话,我不会再退缩了。”
能遇到一个真心喜欢的人不容易,错过了最喜欢的那个,对别人再也提不起曾经有过的热情,为了爱情,舒浚愿意再尝试一次,哪怕希望实在渺茫。
忙忙碌碌中时间总是过的很快,不管是新车间还是运输公司都很顺利。
经历了初期的发展阵痛后,运输公司客户群体扩大,于第二季度实现了阶段性盈利,最重要的是,霍峰接受了舒萍的意见,除非特别必要,很少喝酒应酬。
在新车间验收生产后,舒萍决定投放广告以扩大鸿远食品的知名度。
虽然决策下达,但完成起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员工们都没有相关经验,最终还是由舒萍带着做了第一次尝试。
报纸、电视台双管齐下,全省八个市同步投放,报纸是图文并茂的介绍,电视广告分别选在新闻及电视剧播出时段,费用昂贵,财务汇款时手都在抖,担心收不回成本。
但现实很快打消了员工们的顾虑,投放当天电话爆线,无数新客户来电了解情况。虽然不是每一个客户都签订合同,哪怕只有五成也是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
鸿远的成功也让周边了解情况的大小公司纷纷效仿打广告,一时间广告价格翻了几倍,甚至街头巷尾但凡醒目的位置都被征用了,应运而生了几家能力出众的广告公司。
“被子我统共给你准备了十六床,有厚有薄,买的新棉花找顾师傅弹的,十里八乡就属他弹的棉絮最蓬松软和。被面也挑的你喜欢的颜色花样,红的粉的青的蓝的,还有这种毛边的冬天盖舒服。”
新被子拿回来后婶婶得意的给舒萍一一展示,在她看来,手工做的才是最好的,店里卖的那种除了贵简直一无是处。
尽管舒萍觉得这么多被子自己恐怕一辈子也盖不完,也很体贴的不去破坏长辈的好心情。
除了陪嫁用的生活用品,婶婶也给舒萍准备了衣服、首饰,都不是特别贵重的东西,胜在心意无价。到五月底,两边房子的装修工作全部结束,霍峰拿到第一笔分红后,又带舒萍去市里看房,准备贷款买一套公寓,房产证上单写她一个人的名字。
对此舒萍觉得挺没必要的。
“我们平时都在厂里,偶尔去市里办事当天去当天就能回,你现在正是用钱紧张的时候,没必要非买套房。”
“我妈说了,别人家娶媳妇都得建楼房,我们家媳妇心地好什么都不要求,就更不能让你受委屈。”霍峰抚着她的发顶安慰道,“放心,买房的钱是我单独留下的,现在市里最好的商品房两千二一平,一百平二十一万,首付七八成没问题,剩下的贷十年,就算公司经营再差,不至于一个月几百块都掏不出。”
更别说兄弟们知道他要买房,纷纷刚开解囊要借钱给他,让他直接买套别墅一步到位,是霍峰想脚踏实地慢慢来,毕竟幸福靠的不是房子,而是一起生活的人。
最后两人在城东买了一套一百一十六平的三居室,地理位置很好,毗邻商场和学校,开发商还提供装修服务,精装修打包下来三十二万,前期合同订金支付百分之六十,验收合格后再支付剩下的百分之四十,能有效避免偷工减料的问题。
“你是房主,你怎么看?我们是自己装修还是一起打包?”
舒萍想了想,决定选择打包,“既然要验收合格才付款,主动权还是掌握在我们这里,就算自己找装修公司也要时不时过来盯着,不如彼此多点信任,不行的话再说。”
他们工作都挺忙,每天过来监工不现实,地产公司有自己的装修团队,舒萍找人打听过口碑挺好,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不必来回折腾。
一切准备就绪后,婚礼前最重要的就剩发请柬了,舒家亲戚不多,但舒萍的朋友、老师挺多的,霍家不光亲戚多,霍峰的战友、朋友也多,还有两人厂里的员工,零零总总算下来,五十桌都不定能坐下。
“还有伴郎伴娘,本来我想让我哥来当伴郎,但婶婶说他得送我出嫁,你那边有合适的人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