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五千轻骑兵,按照哈兹的要求,那是至少要有一件精心制作的皮甲的,不过大多数圣战者没有这个条件,他们只有一身黑色的长袍。
三千龙骑兵,这也是火器出现后才有的兵种,首先则是由奥斯曼人使用的,传到欧洲后进一步发扬光大。
这种骑兵哈兹手下倒是有,来自库尔德、欧洲的圣战者多半在此行列,他们既能在马上挥刀骑战,也能下马进行排队枪毙作业,还能依靠自己强大的机动力潜行到某地后埋伏起来,然后利用火器进行伏击作业。
至于轻骑兵,则是吸取了蒙古人的经验,大多是擅长骑射者,这正好被来自阿拉伯半岛的圣战者使用,他们能在战马上熟练使用阿拉伯弓。
若是遇到敌人的轻骑兵,以圣战者的悍不畏死,自然是一拥而上拼个你死我活,若是遇到敌人的重骑兵,则采取蒙古人的曼古歹战术,慢慢消耗他们。
若是两军堂堂对阵,则重骑兵就可以排上用场了。
如果敌人排出了松散的骑兵阵型,则以重骑兵墙式冲锋打头,轻骑兵继之,自然无往而不利。
若敌人也是密集阵型,则轻骑兵游击袭扰,等到他们筋疲力尽时再用重骑兵一击而灭之。
当然了,像瀚海军骑兵那样介于其间的有着完整的阵型,但算不上墙式冲锋阵型的,最近几年中亚一带的各个势力也学到了。
墙式冲锋,实际上是一种消耗战术,一般人根本玩不起,作为穿越者尼堪的国度,自然不会使用这种战法。
很不幸,当玛木特将两万圣战者扔给哈兹时,他根本没有办法将这些人按照龙骑兵、重骑兵、轻骑兵编成各种兵种和阵型,因为他们都来自不同的地方,虽然是宗教的狂热信仰者,但临近地方的人天然会聚在一起,比如库尔德人,他们肯定会聚在一起,东非的也是如此。
于是,哈兹只能在各个地方势力里大致将他们分成各个兵种,由于克孜勒苏盆地东端面积不大,他将各个势力大致分成了两河(阿姆河、锡尔河)、库尔德、阿拉伯、东非四大军团,每一个军团的人数都在三千左右,在包括克孜勒苏河四条河流附近,每个小军团扼守一处。
而他自己,则带着中亚一带的乌兹别克流浪骑兵,人数大约千人与扼守克孜勒苏河主干道的两河圣战者在一起。
叶连纳克沿着克孜勒苏河北岸抵近盆地东段了!
“父亲”
他的儿子阿塔姆正在向他汇报前面的敌情。
“前面五里处就是卢拉河与科克苏河交汇的地方,这两条河流交汇之后就是克孜勒苏河,根据俘虏的情报,那里是玛木特手下的大将哈兹亲自镇守着,他手下有一千乌兹别克重骑兵,三千来自中亚各部族的圣战者,这些人都有皮甲”
“玛木特呢?”
“他带着另外一万圣战者驻扎在萨雷塔什作为后援,父亲,圣战者排兵布阵不能用常理来推测,他们虽然战力堪忧,但绝对能做到死战不退,故此,将哪一路圣战者排在最前面并不是问题,这也是哈兹能够自己带队站在最前面的原因,若是我猜的不错,他这里才是主力,只有当他这里抵挡不住时,后面的另外三路才会源源不绝补充上来”
“他们用科克苏河两岸的野草编成了草袋子,装填土石后在北岸主道上贴着北岸的大山垒成了一道宽约一里的矮墙……”
“这么说他们想死守?”
“不是,父亲,在矮墙的北侧是大山延伸下来的一座小山,小山北面则是营寨,他们打的主意是,当我军在猛攻矮墙时,北面营寨里的骑兵可以随时出击”
“北面到底有多少可以利用的地方?”
“倒是有大约十里可以利用的地方,不过那里到处是低矮的山丘以及纷乱的河谷,此时,每一条河谷里都有河水,离开主道后,那些山丘之间的河谷并没有明显的道路可走”
“这么说就只能正面强攻矮墙或营寨?”
“这倒不一定,南岸他们并没有驻扎军队,不过此时的河水太深,更兼湍急,我军不可能涉渡而过,于是他们便有恃无恐”
“萨雷塔什离这里有多远?”
“只有一百里,那里才有道路通往帕米尔高原,父亲若是想利用高原上的塔吉克人若是无法突破这里的屏障,也是无法办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