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向首尔进军,最震惊的不是博茨曼,而是韩国当局。
收到消息后,博茨曼的第一反应是,志愿军攻打开城只是假象,其真正意图是借此向前线调动兵力,然后攻打首尔。
只是,博茨曼立即排除了这种可能。
果真如此的话,志愿军必须获得增援。按照第二次战役的作战强度计算,至少得动用三个主力集团军才有机会打下首尔。因为美军的增援部队即将参战,所以在安排作战力量的时候,至少得准备五个主力集团军。虽然志愿军有七个主力集团军,但是只有第十三集团军与第十六集团军的状况稍微好一点,其他五个集团军的缺员率都很严重,难以担负起正面强攻任务,而第十三集团军与第十六集团军以步兵、或者轻型化部队为主,也不大可能在正面强攻中担当主角。如此一来,只有一种情况了,即中国再次向朝鲜增兵,而且至少为志愿军补充了三个集团军。
这可能吗?
把第十五空降军算上,中国陆军总共只有十九个集团军,而且真正的主力部队只有八个集团军,其中的第三十九集团军、第五十四集团军、第六十五集团军、第二十四集团军与第十三集团军都已参战,剩下的三支王牌部队中,第三十八集团军是首都卫戍部队,轻易不会参战,而另外两支王牌部队,一支负责镇守大西北、一支盯住台海,除非中国打算进行大范围战争动员,不然也不会动用。
事实上,别说动用王牌部队,连动用其他正规军的可能性都不大。
别忘了,中国是一个国土面积超过一千万平方公里,陆地边界线极为漫长,而且周边地区并不稳定的大国。在数次裁军之后,中国的正规军规模缩减到了二百二十万,其中陆军的规模在一百四十万左右。除掉文职军人、以及非战斗人员,作战兵力还不到七十万。对于这么大个国家来说,这点兵力根本不算多。现在已经派遣了三十五万部队入朝,其中作战部队在二十万左右,剩下的作战兵力不到五十万。对于守卫漫长的陆地边境线,以及盯住几个主要战略方向来说,五十万地面部队不算多。
中国要想增兵,就得进行战争动员,至少是军事层面上的动员。
可是所有情报都表明,中国的战争动员仅限在军工领域,入朝作战的地面部队中,只有少数陆战队与武警的特种部队。也就是说,中国连军队内部的动员都没进行,陆军担当起了几乎所有地面作战的任务。
在此情况下,中国有能力向朝鲜增兵吗?
此外,还有情报表明,在第二次战役结束后,除了用来补充前线作战部队的兵员,没有大部队入朝,每天从鸭绿江大桥上通过的,都是运载物资的车辆。在战场上,志愿军的作战部队也没有进行频繁调动。
当然,这也不能排除中国增兵的可能性。
比如,在军队内部,可以对预备役力量进行动员,即把武警补充到作战部队中去,从正规军中抽调部队派往朝鲜。在运送部队的问题上,大部队的兵员完全可以混杂在补充兵力中进入朝鲜,而那些作战装备也可以以补充的名义运往朝鲜。至于向前线部署,则可以让兵员跟随后勤保障部队行动,在前线秘密集结。
只是,有一个问题是无法解决的,即志愿军不可能把大批主战装备送到前线,而不被联军的侦察机发现。
要知道,如果投入三个集团军的话,光是主战坦克就超过一千辆。算上步兵战车、自行火炮等等重装备,至少需要运送三千台,而如此大规模的调动,绝对无法瞒过遍布天空的联军侦察机。
正是这一点,让博茨曼断定,向首尔突击的不是志愿军的新锐部队,而是参加过第二次战役的部队,不足为惧。
问题是,博茨曼的判断,不等于韩国当局的判断。
当时,发生了一件让博茨曼无论如何也想不通的事,即在三十日凌晨,也就是博茨曼收到消息后不到两个小时,韩国总统李章珠的军事秘书就找上门来,要求博茨曼安排一支精锐部队护送总统前往大田。
以博茨曼的脾气,韩国总统秘书没有讨到半点好处。
李章珠要逃就逃吧,韩军再不济,也有一支总统卫队,而且志愿军在几十公里之外,不但没有打过来,炮火也够不着青瓦台。这家伙怕死不说,竟然害怕到这种程度,提出让美军护送他离开首尔。
博茨曼的答复很明确,韩国总统要做什么他管不了,可是他不会离开首尔,也不会为任何离开首尔的人保驾护航。
半个小时后,博茨曼接到了林德伯格从白宫打来的电话。
虽然林德伯格没有训斥他,甚至暗着赞扬了他的做法,在士气不振的时候,任何逃跑行动都有可能导致灾难,只有上下一心,共同应对强敌,才有取胜的希望,但是在涉及到具体问题,林德伯格还是提醒了博茨曼,必须确保李章珠的安全,绝对不能让他受到威胁,更不能让他落到志愿军手上。
这番话,摆明了就是让博茨曼为李章珠安排护卫力量。
博茨曼可以不听韩国总统的吩咐,却不得不听美国总统的吩咐,因为美国总统是美军总司令,而他是美国军人。
不得已,博茨曼只能抽调了一个警卫营去青瓦台。
还好,这个时候李章珠已经回心转意,或者说在与林德伯格通了电话之后,情绪稍微稳定了一点,没有提出立即离开首尔。
要知道,在收到志愿军打过来的消息后,李章珠的第一反应就是逃离首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