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美军已经丧失了防空能力之后,牧浩洋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让“飞龙”号去圣迭戈上空作战。
严格说来,不是作战,就是飞过去,呆上一段时间,再飞回来。
这次,绝对不能有任何闪失。
把行动安排在六月六日,就是给空军与海军几天时间,去彻底摧毁美军部署在圣迭戈附近的防空系统。结果就是,在这几天里,空军与海军的战斗机倾巢而出,连陆战队都投入了大量远程炮兵,几乎把圣迭戈变成第二个旧金山。当时,中国军队不仅重点打击了美军的防空系统,还打击了所有具有防空作战能力的作战平台。说得简单一点,任何能把炮弹打到万米高空的武器都在轰炸范围之内。结果就是,等到轰炸与炮击结束,美军手里只剩下了小口径机关炮。
六月六日,“飞龙”号出动,在上午十点左右到达圣迭戈上空。
为了让美军见识这种划时代的、而且最终彻底淘汰了海军的强大武器,中国空军提前两天做了宣传:往圣迭戈投撒传单。
这些传单上明确提到,在六月六日,中国军队将使用一种超级武器。
当“飞龙”号出现在圣迭戈上空,开始出动战斗机轰炸美军的时候,美军的感受跟一百多年前,第一次在战场上见到坦克的德军一样。可以说,当“飞龙”号硕大的身体挡住了耀眼的阳光时,美军甚至觉得世界末日降临了。
这是人类的武器吗?
一时之间,美军甚至忘记了躲避轰炸,更忘记了进行抵抗。
当天,就有十万名美军向中国军队投降,而且大部分美军官兵在投降的时候还有点神智不清。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绝大部分美军官兵都被吓坏了,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见到过如此大的飞行物,更没有见过如此怪异的飞行物。
从地面上看飞行的“飞龙”号,实际上就是一个巨大的椭圆形盘子。从侧面看,则像是一顶到草帽,在扁平的船体上方正中央是安装聚变反应堆、反重力场推进系统等设备的中央舱端。从正前方看,还有点飞机的模样,只是比飞机大得多,而且没有机翼。从顶部看,也是一个椭圆形的盘子,只是盘子中央高高突起。
这样的飞行物,之前只能在科幻电影中才能看到。
另外,当时“飞龙”号还没有刷上油漆,通体反射着刺眼的金属银色光芒,所以看上去比实际还要大得多。
面对这样的超级武器,美军的斗志与士气顿时归零。
事实上,跟出现在索姆河战场上的坦克一样,“飞龙”号的实际战斗力低得可怜,甚至比不上几架轰炸机。此外,“飞龙”号还非常脆弱,极易被击落,因为其吨位较小,所以没有配备任何防御武器。如果美军手里有几枚能够够得着“飞龙”号的防空导弹,就肯定能把它击落。
在另外一些人眼里,最引人瞩目的不是“飞龙”号有多大,而是其推进系统。
当时,圣迭戈有一批航空工程师,其中几个还非常有名,包括参与了f-51战斗机动力系统开发与设计工作的西斯姆教授。
看到“飞龙”号,西斯姆教授立即注意到,这艘硕大的“飞船”上没有任何一种已经问世的推进系统。当时,西斯姆敢肯定,“飞龙”号肯定是核动力,因为中国已经把小型聚变反应堆装到了大型电动运输机上,也就肯定有能力为这艘比大型电动运输机大了十倍的“飞船”安装聚变反应堆。当然,也只有聚变反应堆提供的巨大能量,能够为这个庞然大物提供升空的能量。
关键就是,在“飞龙”号上看不到任何推进器。
为了搞清楚“飞龙”号的驱动方式,西斯姆还冒险进入战场,用可见光、红外、紫外等多种照相机,拍下了“飞龙”号的高分辨率照片。仔细研究后,西斯姆断定,“飞龙”号肯定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推进系统。
随后,西斯姆把消息发给了阿拉莫斯实验室的里维斯教授。
这个里维斯教授就是搞推进研究的,而且是“新曼哈顿计划”、也就是美国的反重力场技术研究项目的参与者。虽然他不是核心成员,只负责反重力场技术的实际应用,而且仅仅是在推进领域的应用,但是在获得了西斯姆提供的资料,特别是那几张分辨度极高的照片之后,里维斯立即意识到,这艘“飞船”肯定采用了反重力场技术,而且是其最主要的推进手段。
六月十日,里维斯就到了白宫,亲手把他的评估报告交给了总统。
当时,马歇尔已经向卢卡斯证实,中国军队在圣迭戈使用了一种体积与吨位都是超级运输机十倍的“超级轰炸机”。
可惜的是,圣迭戈的美军在六月九日就全部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