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新书《我要当球长》已经上传,渴望大伙儿继续支持。
乔治·亚历山大决定回国了,他已经拿到了中国最著名的大学之一震旦大学生物工程学的博士学位,拒绝了留在震旦大学生物系任教的机会,拒绝了多家中国大公司和研究所的聘请。年仅26岁的他是所有英国在上海留学生中最耀眼的一颗星,甚至是所有欧洲籍上海留学生中最耀眼的白马王子。
他性格开朗,英俊,个子高大。热爱运动的他还有一副好身材。
而就是这样一个接近完美的人,现在却在英国留学生一片的质疑声中,收拾起行李,踏上了飞往伦敦的飞机。
20世纪八十年代能来中国留学的英国学生并不多,北美的很多所名校并不比中国本土的大学逊色,而那里的白种人明显比中国本土要少,民间对于白种人的态度也比中国本土要宽和很多。所以更多地欧洲留学生会选择去北美,而不是来中国大陆。
当然,在毕业之后选择从中国大陆返回欧洲的留学生数量更少,特别是英国人,刚刚结束不久的‘欧格里夫战役’,让英国人的名声在中国变得臭大姐。1985年,这场持续了一年多的全英煤炭工人大罢工,领导英国保守党政府的撒切尔夫人刚刚赢得彻底的胜利,她带领英国政府用强硬而富有智慧的手段击垮了实力雄厚的英国全国矿工工会。
这场罢工运动在中国媒体的评论中当然是正义的,它对英国现代工业关系具有决定性影响,罢工的失败极大削弱了英国的工会运动,也可以被看成是玛格丽特·撒切尔政府和保守党的在政治及********上的一场重大胜利。他们重重的给了自六十年代就从欧洲开始盛行起来的‘合法罢工、集会抗议’运动,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是45年前的盟军集团对穷党联盟一记犀利的回击。
但是这些在上海的留学生又能知道多少内中的详情呢?
学生都是热血的,他们同情罢工的煤矿工人。因为英国的煤矿业是由伊恩·麦格雷戈领导的国家煤矿局管理的一个国有企业,是的,国有企业,和欧洲大部分地区一样,这个企业获得国家的巨额资助。英国本土不少的煤矿都能效益较好的盈利。
而政府因为能源——煤铁资源在能源市场的地位在大幅度下降,虽然在化工领域它在慢慢被重视,但根本地位始终立在能源产业上的煤炭业正在衰落,石油产业无可争议的替代了煤炭全球第一重要能源的位置——问题,而宣布一年内将关闭20个煤矿,并对即将失去工作的小三万煤矿工人毫无安排。这在学生们的眼中自然是不合格的。要知道欧洲的家庭是很少有积蓄的,看似中产之家,只要没有了工作,半年,甚至更多地两三个月,这个家庭就会破产。
欧洲人的生活水准与他们的工作和工作待遇密切相关。
这场‘正义’的罢工运动刚刚结束,海外英国留学生对于国内的形势大多心存疑虑,或是说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拿得出手的理由来让自己‘心存疑惑’。更有激进者直接宣扬,现在的英国已不值得他们去奉献,他们再也不认这个祖国了。
要知道同样是在去年1884年,在非洲独立浪潮中取得‘独立’地位而退出英联邦的南非共和国,以立法和行政手段推行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先后颁布了几百种种族、主义法律和法令。镇压南非黑蜀黎的反抗斗争,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和制裁。
而这个手段犀利的南非共和国背后的支持着究竟是谁,这并不难看出。
那里是最后一支大英帝国的陆空军队离开黑非洲的地方,英国进入七十年代后的经济衰退,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失去了可供英国货倾销压榨的黑非洲市场。
出现这种现象的国家不止一个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美国、葡萄牙、西班牙等等西方世界国家,整个七十年代的经济大衰退全部起源于黑非洲的民族独立浪潮。这些国家在这波穷党蓄势掀动起来的gm大浪潮中,失去了自己的商品市场,也投入了巨额军费。
当整个西方世界不得不离开黑非洲的时候,经济上的大衰退也不可避免的来到了。
经过了整个七十年代的调节和休养生息,进入八十年代后,欧洲经济才重新抬头。但很可惜,这个经济复苏的源头不在英国,而在美国和德国。
大英帝国即使在欧洲也无法保证自己的传统地位了,英国的沉沦已经不可避免。这也就让更多的英国人想‘走出去’,那些有机会来到中国本土或是北美藩国的英国人,不能说全部,也十有六七的留在了大中国圈。
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等等国家,他们的留学生也多是如此。
这还引带着产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一些人非常喜欢说这样的一句话:爱国,不等于爱政府。
我热爱自己的祖国,但并不一定要喜欢现任的政府!字面意思就是这个意思,但这句话如何解读,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了。
在中国的舆论界,有那么一小撮儿人,坚定的顶着自己是欧洲人的招牌,高高举着‘爱国,不等于爱政府。’的论调,坚定不移的抹黑着自己的祖国。很显然,这些‘说’这些话的人们,在他们对政府不满时也连带着对祖国很不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