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司马光,范仲淹。这可都是难得的名臣。有了他们,我大易皇朝也算是人才济济。”
心中喜悦不断。
科举可以说是运朝最大的取才途径。能有这么大的收获,当然值得高兴。
“咦,蔡京。”
就在这时,继续往下看时,眼中不由闪过一抹异色。
上面浮现出一道十分熟悉的字眼。
蔡京。
文科:七分
教化:八分
农事:五分
邢狱:六分
商务:八分
军务:四分
工事:六分
医务:六分
吏治:八分
民生:八分
总分:六十六分。
这蔡京的考分也达到六十六分的高度,这个分数,可以说,已经相当的出众,已经属于名列前茅的行列。从中也能看的出,他的才能绝对不差。
“这蔡京若真的是那位权相的话。那这还真是给我出了一个难题。”
蔡京的名声早已经流传古今,那可是华夏历史上,大宋中的最大权相,四朝元老,屹立不倒,其也是宋朝中最大的贪官,搜刮钱财无数。虽然不能跟和珅相比,可也是一位巨贪。能够做到他那个位置,没有才能怎么可能做到。
可问题是,这样的人,能不能用。
这是双刃剑。用的好,自然是皆大欢喜,用的不好,说不定会产生不小的麻烦。
毕竟,有才能,放着不用,怎么都感觉有些不合适,浪费人才。
沉默一阵后,随即,开口说道:“即刻放榜,榜首状元为裴矩,榜眼范仲淹,探花苏辙。其余一起公布。金榜题名。传唱大易疆域。”
最终还是没有将蔡京的名字划掉。
第1221章 万事俱备
对于蔡京,易天行没有刻意针对。
大易的科举,是公平公正公开的,只要你在科举中脱颖而出,确实有相应的才能,那他就绝对不会打压磨灭他们的机缘,不会中断他们的晋升之路,而且,如今是永恒世界,众生都算是获取一次新生,既然是新生,那就理应给予他们一次重新再来的机会。
天给一次,重生。
地给一次。轮回。
那他同样会给一次,机遇。
如曹正淳,这在历史上也是一位著名太监,他不照样给予大内总管的职位,如今,在皇宫之中,也是兢兢业业。不敢逾越分寸。又是宫中的熟手老人,用起来,更加的方便,这是吸取了教训,轻易间可不会再犯当年的错误,何况,把持朝政这种事情,在大易皇朝中,无疑是自寻死路。
没有给他这样的机会。
同样,曹正淳也是始终安守本分。
和珅如今也是当他的城主,做的风生水起。
才能用对了地方,那就会造成不一样的结果。
“在我大易之中,不管你以前是什么身份,我都会给你一次机会,若是抓不住这次机会,那就只能黯然离场,蔡京,我也给你舞台,希望你不要自愚。”
易天行心中暗自闪过一道念头。
这次科举中涌现出不少的人才,其中的苏澈,更是苏轼的亲弟弟。苏轼在上一届科举中,获取探花之位,如今,同样是位列朝堂之上,此刻,就在吏部任职。苏澈是后来加入大易的,在知道苏轼后,找了过来,兄弟相认。就住在了苏府中,与长兄交流学问的同时,也不断出入不朽学宫,钻研百家技艺。
就是等待这次科举。
没想到,最终参加科举,竟然还是遇到裴矩这样的牛人,跟苏轼一样,又拿了个探花之位。
“看来我苏家还真的和探花有缘啊。”
苏轼笑着摇摇头,心中暗自呢喃道。
“恭喜苏兄,苏家又出一位探花。可谓是一门双探花。传出去,在大易中也可谓是一大佳话,让人羡慕。”吴用笑着向苏轼恭喜道。
“呵呵,多谢,多谢。”
苏轼笑着回礼。
不过,是在大殿之上,也没有过多的客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