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仔细斟酌以及和兵部作坊工匠的商讨,王铮发现,车轮炮只能投射不超过三斤重的弹丸,再大的就太笨重,需要数匹马拖拽才能拉得动,小巧的车轮炮行动倒是便捷,威力却无法明显增大。
还有最主要的,车轮炮无法瞄准,攻城战时甚至极有可能误伤自己人,只适合两军对垒时,攻击敌军大片的人群。
后来没办法,王铮只得和兵部作坊的大匠,认真研究投石车和弩车的改良。
最大的投石车可以抛掷一两百斤的石弹,是破城的利器,但就是太笨重了,需要几百人同时操作才行。
经过半个月不断的摸索实验,十多个有丰富制作战械经验的工匠,按照王铮所说的方法,研究出一款仅重三百多斤,一人多高,带四个轮子,一匹骡子就能轻松拉跑,纯铁制标准件组装起来的投石车。
该投石车能把十多斤重的铁质开花弹,投射到五百步外,而开花弹经过改良,也是那种撞击到硬物就能瞬间引爆的装有火药的炸弹。
王铮不得不服,只要受到一点启发,华夏古人的智慧确实是无穷的,他只不过和大匠们简单说了说,受到撞击后就能自爆的炸弹就造出来了。
那岂不是说,类似后世的手-榴弹,地雷,手雷等,不需用火折点燃就能引爆的军国利器,仅凭现在的条件也能轻松做得出来?
答案是肯定的,再次受到王铮的启发后,不超过两天,几个大匠就睁着熬得通红的双眼,带着几个手-榴弹找到王铮,让他看刚造出来的手-榴弹。
至于王铮所说的地雷,由于脚踏引发爆炸的装置稍显复杂,现在还没研究出来。
王铮发现,这个黑不溜秋的带着个木把的家伙,类似后世的手-榴弹,按照王铮的要求,是有龟纹的铁壳,也是拉线引火装置。
但由于黑-火药的爆炸威力,不如后世的黄-色炸药,要想保证能杀伤至少五米方圆的威力,就只能加大填药量。这样做出来的手-榴弹,模样就和王铮印象中的手-榴弹差别稍大了点。
好在,现在的人比后世的力气大,也能投掷出去四十到五十步,攻城时站在城下,就能把这种手-榴弹扔上城头,给敌军造成杀伤。
手-榴弹减少了用火折点燃的步骤,也不再受天气和环境的制约,攻城时赢得了攀爬的时间,极大地方便了将士们的操作。
(注:不是胡诌,马踏或者脚踩就能引爆的地雷,和拉线引火装置做成的手雷,本就是宋朝的工匠在大概1130年左右发明,首先被应用于战场,只不过由于种种原因,使用的并不普及,和现在王铮所处的1014年的时间也不相符。后来元朝打下江山后,被元朝那些只善骏马长弓的武将都给抛弃了,这才逐渐湮没于世。到了明朝,才被再次广泛利用与战场。)
其实这种手-榴弹使用的拉线引火装置很简单,就是类似后世的火柴瞬间擦火,利用极短时间内的摩擦起热,引燃燃点极低的磷,然后再引燃火药。
王铮详细一说火柴引火的原理和几种原料,这几个大匠本就是这个时代制作火器的佼佼者,几乎是瞬间就明白了。
王铮跟随几个工匠来到城外的火器试验场,他想看看这种手-榴弹的爆炸效果。
只见一个臂力最大的工匠拧下木把上的铁冒,抠出一根细绳,然后右手拿着手-榴弹,左手猛地一拉细绳,手-榴弹的木把上哧哧声响,冒出了一股细烟,接着那名大匠举起右手,用力把手-榴弹甩向三十多步外立着的几个稻草人。
五秒钟后,只听一声巨响,黑烟弥漫,那几个稻草人已被炸的东倒西歪。
王铮走进仔细观察后发现,爆炸波及的范围能达到十多米,有效杀伤距离六七米,手-榴弹的铁壳估计稍厚了些,炸碎的铁片不够均匀。
威力还行,在现有的条件下,也只能这样了。
事后,王铮对几个大匠说:“师傅们辛苦了,你们的努力,能挽救很多我大郑将士的生命,所有人都不会忘了你们的。我很满意,只要稍加改良,就更完美了。”
“大将军过奖了,应该的应该的。我们回去就改。”大匠们高兴地说道。
王铮的职权虽高,可他人人平等的想法却从没改变过。平时,他和这些社会地位低贱的大匠们说话聊天时,均是很有礼貌,也均是尊称他们为师傅。
古代分上九流和下九流,士农工商属于上九流,下九流就包括匠户、军户、妓户、剃头的,唱戏的等等。
另外,士农工商里的工,是指有自由身份的工匠,匠户却是被列为奴籍的工匠,两者有很大的区别。
被官府列为贱籍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罪囚、战俘等等,他们没有自由,每天辛辛苦苦累死累活,所得的仅仅是能勉强填饱肚子,绝大部分的剩余价值都成为官上所有。
可不管什么原因,只要是被分到了贱籍,以后的子子孙孙则都会做那一种职业,除非有特别大的功劳,被上官赏识改了贱籍。
否则,就永远无法改变他们低人一等的身份。
王铮待人厚道,当初就曾许诺,只要他们好好干,以后就为他们这些人改了贱籍。因此,只要是衙门里吩咐下来的事,工匠们均是很有干劲儿。
回到提督衙门,王铮兴致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