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弘治皇帝的问话,刘晋自然是知道弘治皇帝此时在想什么了,想了想说道:“臣刚刚在想草原几十年、一百年、甚至几百年之后的事情。”
“哦,是嘛,说来听听。”
弘治皇帝一听,顿时也就清楚了,刘晋这是在转移话题,这也正合了自己的心意。
让这些文官们去着急,先谈一谈其它的事情再说。
“陛下,草原纳入我大明之版图,与我们内地往来密切,通过贸易,草原牧民可以轻而易举的获得了大量的粮食、食盐、茶叶等等生活所需的物资。”
“再加上没有战争的动乱,这草原的人口在未来必定会不断的膨胀,今天草原广袤无边,所有的牧民加起来可能还没有100万,但是在未来二十年、五十年、一百年呢?”
“可能草原上的牧民就会有五百万,一千万,那到时候又会给我们大明带来什么样的巨大影响?”
刘晋这次过来主要是找弘治皇帝商讨将草原人迁移到澳洲、南黄金洲去的。
不需要一次性迁移太多,每年迁移一定比例的人口出去,长年累月的坚持下去,始终将草原的人口维持在一定的规模和数量。
这样既能够保持草原的稳定,同时控制了人口数量,也控制了畜牧的数量,可以保持草原的环境,不至于像后世一样出现大规模的荒漠化现象。
至于出征西域,这很重要?
早一点、晚一点都没有什么关系,对于大明来说,西域这块肉,随时都可以吃,打下来容易,这想要长久的稳定统治才是真正的考验。
听到刘晋的话,众人顿时就纷纷看向刘晋,当大家都在讨论着要不要进攻西域的时候,刘晋都已经在想着这北方草原、西域几十年、上百年之后的事情了。
同时大家也是一下子就意识到了刘晋所说的这件事情的重要性。
草原的人口如何和中原大地一样,不断的暴增,所带来的后果可是用脚趾头都能够想到的,到时候大明还能够像现在一样游刃有余的控制草原?
“继续说下去。”
弘治皇帝沉思一番,示意刘晋继续说下去。
“陛下,诸公~”
“我北方的草原非常的广袤,大家请看地图,从长城往北,一直到这片广袤的区域,它基本上都是属于草原地带,面积如此广袤。”
“但自古以来,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面生活的人口数量,它始终非常的稀少,整个北方草原人的数量都在百万上下。”
“如此广袤的区域,人口仅仅只有百万,这是很难想象的一件事情。”
“但这就是草原上的现状,地广人稀,牧民们逐水草而居,人丁稀少,牛马都比人多。”
刘晋来到了巨大的地图面前,开始对着地图讲解起来。
众人听完,也是纷纷点头,大明官府已经对草原上的牧民进行了统计,现状草原省上面的牧民总数连百万都没有,加起来仅仅只有五十多万,如果算上瓦剌这些,或许有百万。
“如此广袤的区域,为什么人口始终如此稀少?”
“这其中有很多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有几个,一个是草原人是游牧民族,以放牧为生,需要大量的草场来放牧。”
“我们关内有几亩地就足以养活一家人,可是在草原上,几百亩、山千亩草场都未必够牧民一家的放牧。”
“他们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他们需要大量的牧场,也决定了他们的人口很难增长上去。”
“其次是战争,自古以来草原人都喜欢抢劫,不仅仅对我们大明,他们内部各个部落之间也是经常厮杀,除此之外,在西域等广袤的区域上,他们入侵了大量的国家和地区。”
“长期的战争,一方面造就了他们彪悍的习性,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导致了他们大量的人丁死于战争。”
“此外,草原人医疗技术非常差,他们生病了,往往是没做大夫可看的,只能够听天由命,这也导致了他们的死亡率非常高。”
“当然草原上冬天天气寒冷,天寒地冻之下,牛羊马匹会大量的死亡,一旦出现了白毛风这种极端的天气,到了来年的时候就会有大量的牧民被饿死。”
“这些因素都导致了草原人的人口数量很难提升,自古以来都始终在这个数字。”
刘晋先是分析了一下子草原人口稀少的原因。
听完刘晋的分析,众人顿时就纷纷点头,也算是明白了草原人为什么人口始终非常稀少的原因了。
“现在草原纳入我大明的版图,陛下仁爱,视草原人为自己子民,对他们厚待有加,大量的粮食、物资、大夫等等支援到草原上,草原上纵然是出现了白毛风,草原牧民依然可以活下来。”
“还有草原小镇上面有人开班的医馆也可以给草原看病,提高了他们的存活率,再加上没有了战乱,草原的人口在未来必然会迅速的暴增起来。”
“这人口一旦暴增,对于我们大明来说肯定不是好事。”
“先不说会不会滋生他们叛离我大明之心,单单是草原人口的暴增,必然会需要放养更多的牛羊和马匹才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
“但我们都知道,草原上普普通通的一家牧民需要几百亩、上千亩,甚至于上万亩的草场才能够满足他们的放牧需求。”
“这土地不便的情况下,人口增长,放牧的牛羊变多,必然会导致草原上草场退化,竞争别的激烈,到时候对我大明产生难以想象的后果。”
“比如,草场过度放牧变成了荒漠,牧民没有草场,生活不下去,到时候就会和我们关内的遭受灾荒的灾民一样了,烽火四起,揭竿而起了。”
刘晋向大家描绘了未来在草原上所会发生的事情。
后世的草原,伴随着人口的爆炸,肆意的放牧之下,草场退化,荒漠持续扩大,以至于北方帝都都出现了极其严重的沙尘暴。
听到这里,弘治皇帝以及众大臣的脸色终于变了,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合理的推理下,预测的将来极有可能会发生的事情。
草原上的牧民一旦活不下去,揭竿而起,那后果可就严重多了。
现在草原上的牧民之所以非常的老实,一个是他们接连遭到了重创,人丁稀少,很多都还是小孩子。
其次是大明军力强盛,草原上五万骑兵在训练,威震四方,他们不敢有任何的心思;最重要其实还是现在他们的日子比以前好过太多、太多了。
谁会放着好日子不过非要去干杀头的事情?
这谁当可汗不是可汗?
大明皇帝也好,以前的小王子也罢,只要能够让大家跟着有好日子过,大家都会支持,反之,如果大家没有好日子过,大家自然也会反对。
人其实都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有好日子过,没有人会跟着你去做什么杀头的事情,更何况根本就不可能成功的前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