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节(1 / 2)

她回想自己最近的经历,要不是被人泼水,要不是烫伤大腿。

连陈烟桥都因此同意了访谈。

倪芝也没同他解释,她是当了师姐助理,才去访谈失独家庭,并不是因为访谈他不成才换了课题。

然而倪芝给师姐打了个电话,说了自己不能做助理了以后,听了个状况,又去了趟医院。

张劲松躺在床上,一只手抓着刘梓欣的手,不断安慰。

“师兄,你怎么样?”

张劲松见倪芝来了,还颇不好意思。

“没事了,就你师姐紧张,我洗完胃直接能走了,非让我搁这儿呆一天观察。”

刘梓欣眼眶里还有泪,掐了他的手,“让你瞎逞能,你一天到晚能什么啊你?”

她一边转向倪芝,“你看你,来看你师兄,还带啥东西。”

倪芝放在柜子上,“我就意思意思。”

张劲松自从那天被何师太骂过以后,憋着一口气,他本来也有学术心,不想被瞧不起。他研究哈尔滨市的拾荒者群体,为了跟那群拾荒者同吃同住,真的进了垃圾场住。

然而他跟他们一道蹲着吃盒饭,吃了一半放在旁边,想去拿个充电器,回来再吃,没吃两口便腹痛如绞。才知道刚才有拾荒者的孩子,拿了废旧电池在手里玩,不小心掉他饭盒里了,又捡出来了。

哈尔滨那几个大医院,医大一院和医大二院,哪个不是急诊都排老长的队。而且滨大校医院给学生有补贴,他咬着牙自己打车回了校医院。

好在及时,没出什么问题。

张劲松知道这回把对象吓坏了,不顾倪芝在,还在低声宽慰。

“你自己这个失独家庭不是也这样吗?田野就是又苦又累又难,我好不容易赢得他们信任了,要是放弃,不就前功尽弃了。”

倪芝插话,也说了,她去的何家,被泼了一盆洗碗水。

师兄这个大约是个偶然,什么项目都危险。

等刘梓欣平复了些,倪芝才跟她细说了她了解到的何家,劝她放弃这一家。

走得时候,看见刘梓欣还在一边温柔地埋怨张劲松,一边说下次陪他一起去。

她下意识地抚了抚自己大腿上的伤疤。

六月一过,衣服裤子更见薄了。

隔着裤子就能摸出来,轻微不平坦,而且面积不小。

接近夏至,哈尔滨的天亮的越发早。

偶尔还能听见走廊上有人嘟囔,“昨晚玩手机晚了,真是没玩一会儿天都亮了。”

倪芝睡前没拉窗帘,大概是睡得浅,见光就早早醒了。

在牛包铺和食堂里纠结了一阵子。

突然想起来这个时间,赶赶早市正合适。

东北的早市文化,可谓深入人心。

在哈尔滨,少说也有过百家早市儿。

倪芝到的时间正好,这一片已经密密麻麻的是人了。

妇女们大多推着个买菜专用的小推车,东北人买菜讲实诚,不买够一箱子都不愿意走。老头子一般不,早上出门逛个早市儿就当遛弯儿,不见得要买多少东西。

早市是公认价格最便宜的地方,又新鲜又好。

倪芝来得少,事实上也难得起这么早,早市到了八点,就该收摊儿了。

因为早市是没有店面的,都是一个个小贩儿,推了车过来,卖早点的,多数是带气儿的,能现场炸得滋滋作响的油条才香。要不就是能现场摊一个的煎饼果子。还有操着一口东北话,然而写着“正宗南方小馄饨”的摊儿,背后买几个塑料板凳和歪歪斜斜的桌子,就是吃的地方了。

卖包子的就是大蒸屉,插着牌子“猪肉白菜”,围着围裙的胖老板吆喝着,“刚出笼的包子,可喧乎了。”

喧乎在东北话里,是松软之意,常用来形容包子和棉花。

比如那棉裤洗过,棉花不喧乎就不暖和了。

旁边路过的小胖子扯着电了满头玉米烫的女人,“妈妈,我要吃包子。”

女人瞪他一眼,“我看你像包子,才吃完大油条子。”

东北母亲拒绝孩子的理由和句子,都是整齐划一的,你要什么,你就像什么。

路过卖菜的,都是当季最新鲜的菜,搁在白色泡沫盒里,边上还留着黄不拉几的胶纸带,旁边摆着个秤。从应季的苦瓜莴笋旱黄瓜到各式水果,再到各种不分季节的,东北大米,豆制品等等。东北人还热爱买各种豆角,扁豆角,豇豆角。

卖鱼的摊子也有,三道鳞是只在德国和黑龙江里产的鱼,在别地儿都是没听过的。极抗寒,刺儿少,你要是来晚了,哟,那鱼都买不着。

倪芝最后选了豆腐脑儿,可惜没能配上标配的油条,这打豆腐脑儿的大妈,手快得很,倪芝还没说完,就是一勺子酱汁儿。

她只能端了两碗,一碗颜色浓郁,一碗清汤寡水。

拖了个红色的塑料凳坐下。

她难得来一次早市儿,吃得磨叽,主要是到处乱看。

然而看到那边一个在豆制品摊儿上低头付钱的身影,她勾了勾唇。

看来另外一碗,也不用浪费了。

最新小说: 救命!和顶流死对头网恋后被亲哭 骗局 动机不纯(骨科 bdsm) 总裁追妻很上心 禁止呲牙(1v2 训犬文学) 心有朝露(1v1 出轨) 让你练武,没让你大一成武神! 村色撩人 小公主上错大佬床(1v1+h) 逆袭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