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9章癸字卷指点江山,畅谈
这一谈就是三个时辰,午饭都在文渊阁里解决的。
方从哲固然兴致盎然,冯紫英也没有留口。
军务上其实没太多分歧,冯紫英提出的蒙古不必惧,女真不可留的观点,白莲须断根,深合方从哲的心思。
当然白莲须断根本不该是他作为兵部侍郎提出来的,那是刑部的活儿,不过既然方从哲问及,他也就不客气。
冯紫英建议对蒙古,依然采取拉拢、分化、瓦解,扶弱锄强的手段。
面前土默特人那边素囊强势,那么就要支持卜失兔顺义王的正统性,利用卜失兔牵制打压素囊。
而蒙古左翼那边,则是大力扶持内喀尔喀五部来对察哈尔人釜底抽薪。
这样既可以断绝建州女真与察哈尔人的勾连,又能有效遏制察哈尔人的南下企图。
对建州女真,依然要多策并举。
……
能知晓这两方面情况,才能对制定一套适合大周朝未来军事体系发展战略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东西来。
但是粟米小麦一样也存在水分问题,而土豆和番薯方从哲并无一无所知。
西面扶持内喀尔喀人和海西女真对其实施牵制,同时坚决防止科尔沁倒向建州女真。
刺激扩张财政,在他看来对大周朝来说是最适合的。
“陕西民变演变成民乱这里边有很多问题,农田水利设施失修多年,地方官吏和士绅的贪酷横暴,天老爷不开眼,百姓几无积蓄,官府赈济无力,绅民贫富悬殊巨大,几方面都有,……”
毕竟自幼生长在边地武勋家庭,接触的就是军中事务,深谙军中各种弊病不说,又经历过多场战事。
这种抱着古典式财政收支必须要平衡甚至必须要盈余的观点,也很符合这个时代的人的看法,但冯紫英却不这么认为。
冯紫英很理解叶方和黄汝良等人对债务高企的担心,换一个人也一样对欠一屁股债感到压力山大。
方从哲也不得不承认,冯紫英在军务上的很多见解比朝中绝大多数人都更精辟深刻。
不过反正方从哲他们也不知道,这不过是增强朝廷这帮人的信心罢了。
而朝廷赋税收入就那么多,再要加大被这些方面的投入不现实,要么就只能削减九边军务投入,那又面临着兵变和边防削弱的风险。
这就成了一个悖论,不加大投入,北地条件难以改善,更难以抵御天灾,民变民乱不断,朝廷在军事上开支还要加大,如果削减其他开支又不可能,增加赋税江南又不答应,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朝廷户部的借债急剧增长,现在已经超过二千万。
另外一个国债使用方向,冯紫英建议用在大力推广种植土豆、番薯和玉米三类从西夷传入的新作物上。
而不谙熟财政的兵部尚书,要么好高骛远,或者急于求成,提出一些财政难以承担不切实际的构想。
冯紫英这就有些胡诌了。
冯紫英在谈完军务上的构想之后,就感觉到方从哲很满意。
“山西情况其实差不多,只不过山西情况略好,民间略富一些,山陕相互影响,一旦再遇大灾,可能又是一场烽火燎原,朝廷又会陷入被动……”
借着对方很满意,心情很好,冯紫英自然也不会错过机会,就趁机谈了自己对大周财政的一些构想。
不过当冯紫英把来自西北,尤其是陕西各地的土豆、番薯和玉米种植产量情况的一个相对对比示意图拿出来之后,方从哲都震惊了。
另外从内部来说,一要肃清李永芳叛逃带来的隐患,二要隔绝内地与建州女真的经贸往来,坚决禁止军用和民生物资输往建州女真。
前一点方从哲无异议,这后一点,方从哲是有些疑义的。
当然他也不确定土豆和番薯长年累月的食用会不会让人感到腻烦,可对于遭遇水旱灾害的灾民流民饥民来说,你有选择么?
树皮草根你都甘之若饴,实在不行观音土和吃人肉也不是没有过,现在朝廷能让你吃土豆、番薯伱还不知足?
而冯紫英也没有提出什么不切实际的要求,即便是组建东江镇和给辽东镇换装,也建议朝廷可以根据财政状况,徐徐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