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叔,小婶的娃娃保住了吗?”◎
卫景川一脸茫然, 以为卫四还是要他干传统文官的活儿,拒绝道:“老四, 我干不了。”他好像跟文墨有仇似的, 看见文字就打瞌睡,学字这么多年了,才勉强看得下来小人书。
卫景平:“三哥想出海,挂上这个官职算名正言顺的, 不然, 以三哥现在的身份, 冒险往返一趟, 什么功劳都没有。”
卫三却再一次强调自己做不了文官的活儿, 叫他趁早打消心思:“别干砸了让人看你的笑话。”
卫景平耐心地跟他说了鸿胪寺典客署的情况:“三哥出海之后接触外藩人,趁机学他们的语言, 我不信谁比三哥有这么好出头的机遇。”
卫三被他一番说辞忽悠住了:“他们那叽里咕噜的鸟语咱能学会?”
卫景平:“三哥以前跟绰耶喝酒厮混的时候,不是还跟他学了几句北夷话吗?”
说给他们听的时候还挺溜。
只要是个正常人, 放在语言环境里磨一磨耳朵, 保管能学会。
卫三半信半疑:“渤泥国那些外藩人说的话, 跟北夷话一样, 听着听着就听懂了?”
“不但听懂了,”卫景平说道:“还能跟他们一样说一口流利的当地话。”
卫三不太自信:“……那我试试?不过老四, 咱先说好,以后要是给你丢人了,不兴怪我啊。”
卫景平:“……”
当晚他就写了折子送往京城,为卫三向云骁帝要官职,说是“要”, 实则他在折子里用的举荐鸿胪寺典客署丞一职。
看到他的折子后, 云骁帝几乎没有犹豫说道:“卫景川当得典客署丞。”
当朝对外交往不多, 仅有的几个藩属国已经多年没有给朝廷上贡、派遣使者来朝了,以至于典客署成了摆设,没银子没风光没前程,别说翰林院的庶吉士了,就是京城里的世家子弟袭官,都不愿意被分到那里,是个极冷的衙门。
卫景川这次率领武进士们出海护航商船,没个官衔说不过去,典客署丞给他再合适不过了。
云骁帝立刻命下旨,封卫三为典客署丞,另赐了两套官服,连同官凭官印,快马加鞭地送到太仓府。
卫景川接了旨后,一众官吏在市舶司江扬的撺掇下起哄:“卫署丞,日后在海外碰到稀罕物儿,别忘了买回来哄你兄弟卫大人。”
卫景川红着个脸,拘谨地道:“江大人说笑了。”
众人哈哈大笑。
“江大人,”等他们闹玩了,卫景平才问:“沈家和窦家那里,一共报了几艘打算出海的商船?”
江扬说道:“这两家加起来一共有七艘商船向市舶司申请了出海的公凭。”
“谢大人,”卫景平点了个头:“这两日请解大人雇当地造船的能人看看,把七艘商船细细检查一遍。”
他对现有的商船很不满意,他记得上辈子在博物馆看到介绍,经过考证,明朝郑和下西洋的宝船以郑和为首的护卫所乘的船,长四十四丈四尺,约140米,阔一十八丈,宽约60米,宝船有四层,船上九桅可挂十二张帆,锚重达上千斤,启航的时候要动用二三百人……而当朝最好的船长不过40米,宽约12米,船上只有三根桅杆张帆,无论是从运载量还是从码力上,都不理想……但是工部没银子给市舶司造船,只能将就着用,以后再说造大船的事情。
谢映说道:“除了商船,还有渡海腰舟,以及航海时需要带着的物资,下官都会带人一一查验。”
他一直在做这些准备。
六月中的夜晚,风将荷花的清香送进窗棂,吹散了卫景平仅有的一丝睡意,他披衣起身,走到天井里坐在了藤椅上。头顶星河灿烂,他静静地看着,直到四更天的更鼓声从街巷处悠悠传来。
天一亮,卫景川就要带着武进士护卫商船出海去了,他也要启程返京,许是心中所想所思过多,故而今夜迟迟不能入睡,要睁眼到天明了。
“大人,”卫五月打着哈欠从屋里出来,搬个小板凳在他身边坐下:“明日还要回京呢,您怎么不睡觉啊?”
卫景平:“睡不着。”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心里面很躁,躁得他无法入睡。
卫五月找来艾草熏上:“大人,算着日子,等咱们回到京城,您又要当叔父了。”
卫景英他媳妇儿要生了。
“嗯,”卫景平早几点前就采买了太仓府当地逗婴儿的小玩意儿,打包好了,只能明日装进马车带走:“明日一早记得去买些吃食,带在路上。”
他这次要带的东西较多,因而不骑马,而是驾车回京。
卫五月心道:大人您大概没交代清楚,是要买些能存放的吃食带回去给家里人尝尝鲜吧。
他寻思了片刻再去看卫景平时,发现自家大人在仰头看着天空发呆,眼睫毛一动不动,好似入定了一般。
他也没刻意去想什么,但就是莫名有些惆怅,烦躁,令他无法安眠。
巴不得插翅飞回京城。
一直坐到五更天蒙蒙亮,卫景平打了个盹醒来,叫卫五月:“收拾东西直接回去吧,不必和江大人他们打招呼了。”
卫五月:“大人……”
今天是卫景川带着武进士护送七艘商船出海的日子,他们本来打算看着商船起锚才动身的,没想到卫景平竟这么急着走。
卫景平不说话,起身洗漱去了。
过了一会儿他收拾好对卫五月说道:“商船出海是市舶司的事情,我去不多,不去不少,如此,就不去出那个风头了吧。”
彼时他心急如焚赶回京城。
卫五月“嗯”了声,麻利地往马车上装东西。
一路上马不停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