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em如果每个飞行员都要练个一两年才参战,那么“拉5”生产线生产出来的飞机都要在仓库里呆着生锈了。
emem八路军显然等不了,这是形势所迫,也是战争的要求。
emem于是,八路军再次动用情报网,从全国各地尤其是从顽军控制区那搜罗了一批高中生、大学生参加航空队。
emem之所以要从顽军控制区搜罗,是因为在之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八路军控制区都是鬼子一枪都能打穿的……就连首长的指挥部都要转移来转移去,全军都在山里与鬼子打游击,这情况又怎么能留得住人才?
emem人才的确有,但是极少数,都是些有坚定的信念而且相信八路军才能救华夏的人才。
emem大多数人才都在重庆……他们随着大学一起搬迁到重庆。
emem但这时要搜罗这些人才已经相当困难了。
emem并不是说顽军管得严。
emem即便顽军管得严,八路军也是能通过地下工作人员动员到人才投奔八路军。
emem原因是此时的顽军也在大批动用学生兵……以往顽军并不要求学生参军,因为他们也知道人才的重要性。
emem但鹰酱在阿三那组建新华夏远征军,他们强调需要高素质人才参军。
emem这是有道理的,因为鹰酱的部队那都是全套的美械,而且相当先进,不仅有机枪有火炮,还有汽车有坦克甚至还有飞机。
emem要操作这些装备需要人才吧?
emem要实现步坦协同需要人才吧?
emem要实现步炮协同、空地协同需要人才吧?
emem只有高素质人才进入部队,才能尽快的学会使用并充分发挥这些装备的威力最终形成战斗力。
emem于是,鹰酱的飞机从驼峰航线运来顽军紧缺的物资,返程时就把华夏有文化的学生兵带往阿三编入新远征军。
emem这一来,八路军这边能抢到的人才就不多了。
emem结果就是条件一降再降,由原来的大学生变成高中生,再由高中生变成了高中在读。
emem最后一百多名新学员里,居然还有三十几个只有初中生学历,其中还有一半未能毕业。
emem这样的底子用来训练飞行员,对于现代来说简直就是噩梦。
emem尤其身体素质方面都没有筛选过,比如是否有先天疾病、是否有伤疤、体能是否合格等等。
emem要是真挑起人来,只怕这一百多名新学员能剩下的顶多就十几个。
emem因此,王学新一遍又一遍的在心里告诉自己:这是战争年代,初中文化已经相当不错了,身体差一点也没多大的关系,能飞上天作战就行,反正……
emem反正后面的话王学新就不敢想了。
emem就像毛熊对“拉5”发动机寿命没有高要求一样,因为他们认为“拉5”飞上天后反正用不完这些寿命……在飞足50小时之前,它们大概率都会被击落。
emem那么,50小时的寿命跟500小时或者1000小时的寿命有什么区别呢?
emem飞机如果是这样,飞行员是不是也同样如此?
emem因此,王学新在检阅台上看着台下一张张稚气未脱但眼里却满是对战争的懂憬的学员时,心下有些不忍心。
emem王学新甚至以为这是在害他们,是对他们的不负责,把他们草草训练一番然后就去面对穷凶恶极且技术娴熟的鬼子飞行员。
emem这不公平!
emem但想了想,王学新就坦然了。
emem因为,王学新想到,此时整个华夏都在生死的边缘,每个百姓都有责任抗击鬼子,也有责任承担战争的风险。
emem如果,他们不飞上天与鬼子作战,他们难道就安全了?
emem不!
emem他们很可能会死得更惨,而且毫无价值。
emem因此,王学新只对新学员说了一句话:“同志们,你们从现在起只要学习一件事,那就是打败鬼子,活下来!”
emem第1078章 抗压能力
emem王学新给新学员提供的训练机,就不再是之前随便几个木架子搭起来的台子了。
emem王学新很清楚一点:如果想让这些素质不高的新学员用最快的速度掌握“拉5”的操控,非得给他们一个逼真的环境不可。
emem因此,新学员一上来就使用道具战机训练。
emem说是道具战机,其实这些战机与真实的“拉5”几乎没区别。
emem因为这就是王学新让木匠以一比一的比例按图纸造出来的,甚至驾驶舱里头的座椅、仪表等都是用真实的,只不过他们并不能发挥作用也就是指针不会动……它其实就是一个空壳,里头什么也没有。
emem然后,这种道具战机下方还用一个可旋转的架子固定着,就像现代的摇摇车似的,可以由人力推动改变方向。
emem训练时,飞行员一边叫喊着自己的操作,下方的人员就推动机身做出相应飞行姿态的改变。
emem很明显,这可以使新学员第一时间就进入“拉5”的操控平台并熟悉它的操控。
emem训练科目就像之前说的,简单明了,就是高速靠近敌机,发射x2,然后走人。
emem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ememscriptgtread_xia()/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