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本网 > > 太昊金章 > 第532章

第532章(1 / 1)

若非张烈在入道之最初就开始钻研参悟太昊金章,在道法方面的积累无比深厚,血丹现在对他的危害几乎就要大过增益了。

“法力超过道行是自毁之道,更何况这血丹之上魔劫深重,每炼化其元气一分,我都可以清晰感受到魔煞加重一分,我至少要修炼到金丹境界才能完全化去这血丹之力。”

“人身自具阴阳五行,诸气统合分流,各司具职,而血丹所具的巨量元气,日日夜夜对我体内的内脏、肌肉、筋骨进行挤压、扭曲,若非我修炼混元五行法身可以对此进行主观疏导,现在已经不知变成什么样子,很大可能已然爆体而亡。”

第三百二十六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与天争胜,图强保种

灵舰在飞抵五岭山后,萧山真人下了灵舰,想要将之交给张烈,送他返回黄龙郡。

张烈怎么可能把自家老师法器,真当自己的使用?

立时婉言谢绝,而后自己御剑飞返回黄龙郡。

在获得幽檀奇花,准备好凝婴灵物前,是寿元殆尽不能再拖下去的萧山真人有求于张烈。

在获得幽檀奇花,准备好凝婴灵物后,一旦萧山真人凝婴成功,南荒百宗的势力格局都会因此发生巨大变化,那个时候就是赤阳谷张家上上下下要托庇于人家手下了。

自身怎么可能因为自己的一时方便,消耗恩情?

你来我往,恩情越用越多的情况,只适用于两家势力对等相当之时,否则,一方一味付出而另一方一味消耗,便是天大恩情,也要消磨殆尽。

这些年来,随着张元烈、族长张相神两人的先后晋升紫府境界,黄山赤阳谷张家的势力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张当中。

魏家为应对张家的扩张,让出了自身原本在黄龙郡一半的固有利益,以求不出现残酷的家族竞争,与之相应的,张家在获得这部分利益后,也不能再在黄龙郡与魏家继续竞争了,甚至在其它郡要尽量避开魏家的发展方向,在其它方面开拓收益。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更何况张家是接连出了张相神、张元烈两位人杰,这两人在外为家族争取到了极大的利益。

过往,张家的灵石收益是按百块,按千块计算的,现在则变成了上万块,十万块。

带来的影响就是许多原本无法获得筑基丹的家族修士,现在可以获得筑基丹了,甚至一次失败的话,还有第二次机会。

这导致本就底蕴不俗的张家,筑基修士开始大量增加,但与之相应的是筑基修士的综合素质开始有所下降。

但总的来说,却是利大于弊的,这些筑基修士可以分散出去主政一方,开辟财源,进一步推动家族进入正向循环。

这世间的财富是无限的,人才从来都是只少不多,如果情况反过来了,那就说明势力范围被限制住了。

张家越发兴盛,家中筑基修士增加,不可能所有人都留在家里坐吃山空,在黄龙郡又不能再继续与魏家竞争,那么就只好向外派遣开辟财源,黄龙郡附近有一座烘炉山,距离黄龙郡六千余里,算是一处前沿的据点。

张相神安排张传书去这里驻守,与当地的几家散修家族联合开办了一处坊市。

这些家族发展,张烈通过魏家兄弟带去的玉简,也是有所了解的,今日夜色深深,他驾驭飞剑刚好来到烘炉山附近,想了想自己也好些年没有见到张传书了,便按落飞剑,靠近建设在烘炉山附近的坊市,打入一道符咒进去。

没有过去多久,整个坊市都明亮起来。

张传书一身道袍踏剑飞出,见到张烈的那一刻,神色激动,开口道:“元烈,好久不见了。你这次宗门任务,耽误的时间实在是够久的。”

从辈分上算,张传书是张烈叔叔那一辈的,但是通玄界又有达者为先的规矩,因此张烈与张传书、张传鸿这些人,一向干脆是平辈论交的,谁也不自恃那个长辈身份。

“不是跟你说了,自己一个人出来就好,你把整个坊市都惊动了,这是做什么?我就是顺路返回,过来见你。”

“那怎么行?你我这么多年不见了,一定要多留几日,告诉我一下你这些年都见过了什么,经历了什么。”

当年张传书为救下族长张相神的性命,几乎豁上了性命。因此他在张烈这里是很有脸面的,此时此刻热情招待,张烈也是无事一身轻的状态,想着休息几日也没有什么关系,就暂且在张传书所经营的这处坊市住下,顺便也为传书把一把关,挑捡战利品,留下几件高阶法器给他镇店。

“元烈,你不知道,我刚刚来的时候,这个破地方真的是穷山恶水,为了一瓶益气丹,一件二阶法器,两个本地家族就能打个十几年死上几十条人命,反倒是采到了三四阶的灵药不知道珍惜,喂给灵兽吃,问题那要是什么好品种的灵兽我也就认了,喂给坚甲豚,我在知道这些事情的时候气的,脑袋嗡嗡的响。”

“不会吧?这里距离黄龙郡也不是很远啊,本地的修仙者何至于此?”

“我也不知道啊,或者真的是境界越低,就越被局限于自己所熟悉的区域,并且不愿意轻易离开,试错成本太高。”

多年不见,张传书明显积累了一肚子故事。

看着张传书那胀红的脸颊,张烈能够看得出,张传书是很喜欢这种主政一方,大权在握,改变一片地域的感觉的。

最新小说: 大袖带风文集 独孤青云文集 电竞队长,高危职业 鼎夫文集 DYP路过人间文集 亡者俱乐部(真爱如血、南方吸血鬼3) 冬日小草文集 暴躁符文师竭诚为您辅助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