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2 / 2)

“寨主。”正笑着,旁边又出现那位云山俚的头人唤了他,只是,他身边还跟着罗山、徐闻那边的好几个俚人头目,几乎是整个广州三分之一的势力了,都是熟人。

这两年,他们煮糖的铁锅、手艺,还有换粮的糖块,都是找他交易的,他虽然收了一些费用,但不到一成,慷慨大方的美名就是这样传出去的。

“有什么事么?”卫瑰问道。

“我等愿拜寨主为王,行那赵坨之事,据岭南而守之!”他们几人纷纷跪下,“还请寨主带我等,杀了那高、梁、士等大族,还岭南俚人一个公平世道!”

“对,给我等一个公平世道!”

卫瑰顿时大惊:“万万不可!”

这不行啊,主上只是叫他潜伏,而且他也不是来当皇帝的!

“主公勿要忧惧,便是不成,我等只要遁入山林,任他们人数再多十倍,也是土鸡瓦狗,不值一提!”

“对,来多少,我们打死多少!”

卫瑰见这些人来真的,顿时更惊:“我、我还有事,先行告辞!”

话没说完,他拔腿就跑。

“愣什么,快追啊!”

-

新年,萧君泽倒了一杯糖水,给自家三狗吃。

两岁的多三狗像个白瓷的娃娃一样漂亮,大眼睛长睫毛,额头宽阔,发丝柔顺,能很稳地走动,已经是个能自己思考的宝贝了。

他没有哥哥们的好动,平时喜欢玩着各种益智玩具,一玩就是大半天。

但是在爹爹面前,他就是个粘人怪,喜欢在爹爹身上爬上爬下,一不小心滚下来,两个小脚丫便会用力站起来,直接扑到爹爹怀里。

他长得太可爱了,以至于对男女之事毫无兴趣的魏知善看了,都忍不住对萧君泽道:“要不是我快四十了,都想和你生一个宝贝了。”

萧君泽问她是不是又想被扣份额了。

魏知善于是再也没提过这事。

萧君泽把三狗放到腿上坐着,自己半靠着躺椅,漫不经心地翻看着手中书信。

卫瑰把自己遇到事情,原原本本地写了出来,并在信中百般解释,他一定会听从主上之意,请主上万万不要质疑他一片真心。

“啧,我都说利用你而已,谈什么真心,”萧君泽捏了下儿子脸蛋,“你说对不对,狗狗?”

三狗用清纯无辜的眼睛看他,然后用力点头:“爹爹说得对!”

他以后要和爹爹一样厉害。

第260章 人心险恶

三月,北魏正式将两岁的元诩立为太子,并且将皇子的生母封为贵妃,又将高肇封为司徒,而尔朱荣因为这两年来四处平定叛乱,做事认真,在中山元英死后,已经成为元恪新军方代表——军中那些以元为姓的近亲将领,他是一个都不打算用的。

至此,加上近宦刘腾等人,团灭北魏的最重要人物,已经悉数登上了自己命定的舞台。

与此同时,自开春始,一场大旱席卷了大半个北魏,这场旱情极为严重,以至于元恪为了表示态度,饭食一开始减了两道菜,到减四道,最后减成了两菜一汤,还是没有缓解的意思。

不过元恪到底不是自家父亲,做不到绝食来祈雨的程度,加上京城米粮价格暴涨,不得不从常平仓中调动了八十万石粮食来平抑粮价。

这个时候,北魏变法三十余年的优势终是表现了出来,厚重的家底让朝廷在天灾之中,能镇住京畿之地,只要京畿之地稳了,人心便不会太过惶恐,便也能慢慢收拾其它地方的烂摊子。

但,上天似乎和元恪杠上了,四月时,雨虽下下来了,但却不是好雨,而是一场倾盆大雨,十一个州郡被淹没,受到了更大的灾难。

元恪于是下诏,让河北灾民去没有遭到天灾的燕恒二州(北京、大同等地)就食。

也就是去这两个地方讨生活,一路上,朝廷会允许他们迁移而不受责备,至于他们去了这两地方是偷是抢还是做工求食,朝廷也都睁只眼闭只眼了,只要他们不起兵反朝廷就好。

而这遭到了燕恒二州民众的强烈反抗,尤其是恒州,地处平城,是北魏故都,有无数朝廷故旧,于是在压力下,过了几日,元恪便改了命令,让饥民们去更北边的六镇讨生活。

六镇是北魏防备草原势力的军镇,当年也算是朝廷的龙兴之地,但自从孝文帝迁都后,大量权贵去了洛阳,留在六镇的鲜卑军民们便与洛阳的亲戚们渐行渐远,六镇也从军中人立功之地,变成了朝廷流放犯人的地方。

好在后来,因为羊毛与盐铁贸易,六镇每年的收入也勉强能生活,但这次,朝廷让河北灾民来到六镇,却直接将这平衡打破了。

一时间,六镇居民沸反盈天,几乎所有军主都拿出了武器,对准了河北来的灾民,要么将他们抓为奴仆贩卖,要么将他们直接杀死。

这事在朝廷引起轩然大波,汉臣们纷纷指责备六镇军主不认大局、惨无人伦之举。

但元恪对此是没有什么反应的,他安抚了汉臣,又安抚了军镇,便将此事揭过去了,仿佛那河北的灾民,只是他佛尖的香灰,随风散入尘埃,不值一提般。

然而,四月中旬,肆州地动,大地震又带来一波灾民,加上旱情越发严重,元恪便让朝廷各州有粮之家,留下自己够吃的粮食后,将多余粮食,全都贷给灾民。

这话说得,各地大户们纷纷表示了支持,但到底贷没贷,贷了多少,就是不是元恪能决定的了。

五月,灾民越来越多,这次总不能再送去六镇,元恪无奈,又让人放出太仓粮食五十万石,以供给灾民。

太仓是北魏最重要的仓库,里边储备的都是军粮,孝文帝先前多次南征,都没有对北魏经济造成太大伤害,靠得就是太仓,这次,元恪若不是出于无奈,是不想动太仓的粮食的。

有朝廷大臣上书,说太仓粮食都是多年积蓄,一次拿出去,不知多久才能补足,陛下三思。

他的意思有些委婉,但大家都清楚,以如今朝廷官吏的糜烂状态,想再将粮食补足,就真不知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强行补足的话,不知又要收刮天下,加上还在修筑永宁寺塔……

元恪思索许久,但还是下令了。

有这五十万粮食打底,到底还是将这次天灾度过去了。

最新小说: 咬红杏 穿成豪门假千金[民国] 歃血 重生后我成了豪门男妻 大唐第一世家 枭臣 帝国风云 大草原上的小猫咪 完结+番外 七个大佬觉醒BE记忆后 大宋第一杀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