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本网 > > 重生之北国科技 > 第608章 908工程(3)

第608章 908工程(3)(1 / 2)

<h1>第608章 908工程(3)</h1>

emem“这次的技术引进要做好安排。技术和管理体系同时引进。”

emem“明白。花费了这么大的代价,肯定要有所得。”

emem李浩广对这次的技术引进,也是相当看重。

emem林晶圆初创,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管理风格,急需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它与全彩不同,全彩说穿了,就是一堆生产线的集合而已。

emem中国的历次技术引进,着眼点都在于生产技术和设备,也就是俗称的硬件,对管理机制,也就是软件,根本不看重。

emem这个区别,导致了后世的各晶圆企业,只能一遍又一遍引进台湾团队。

emem后世的焦点始终放在张汝京,梁孟松等历史名人,强人身上,确忽视了追随他们南征北战的台湾团队。

emem芯片生产与其他行业不同,是个精益求精的行业,所以日本的管理模式,反而是最合适的。

emem后世比较成功的半导体玩家,他们的管理制度里,都多少有日本制度的影子。例如京东方身后是韩国人,中芯国际身后的是台湾人。

emem但在这个时期,还没有人主动往这方面思考。

emem由于文化的差异性,国人比较能适应欧美的管理风格,因为其比较人性化,压榨感和屈辱感,没有那么明显。日式上下森严的管理风格,不是很能被国人所接受。

emem台湾由于历史的缘故,对日式体系更容易接受。这也是他们能够迅速从日本手里,把整个半导体产业链,上千家企业承接过去的一个主要原因。

emem依托大学和科研院所进行技术引进,是光电的一次尝试。

emem来自学校的学者,没有先入为主的认识,对不同种类的企业文化,态度要开放很多。

emem管理制度的引进与技术不同,不能全盘接受,但还是先全抄回来再说。抄回来之后,再来研究取舍或者修改。

emem虽然看起来有些没有面子,但今天不引进日本的一手管理制度,日后就要被迫引进台湾或者韩国二手的管理团队和体系了。

emem成永兴也算跳槽无数,其中有几家是日系企业。所以他对各种类型的管理制度,都多少有那么点发言权。

emem————————

emem“李校长,你也不要整天皱着个眉。看起来我们同时建设了两间相同指标的工厂,但花的钱,未必比建一间工厂花的钱更多。”

emem“为什么这么说呢?”

emem“如果不是因为我们要上马二号线,日方也不会这么着急降价吧。时间就是金钱,良品率一天不上来,晶圆厂每个月的运维费用,就不是个小数字。一号线已经这样了,难道二号线也如此?”

emem“好吧。”

emem其实成永兴还有一些信息没有披露出来。

emem908的设计纲领是月产1.2万片,但验收的时候月产能只有8百片。它的状态,也不比现在的一号线实验室状态强多少。

emem908工程等于是在没有达标的情况下,进行的验收。估计不验收也不行了,钱花光了。

emem20亿的投资,某种程度上算是打了水漂。

emem————————

emem“你那边的LELE工艺进展如何?”

emem成永兴把目标转向叶静。叶静带领的N+1制程小组,算是光电系进军晶圆产业的底气。

emem“还在磨合。主要是软件太难用了。”

ememLELE技术核心工作,就是把一个图层拆分成几个分图片。这里涉及了很多细节工作,例如前后几层图案的分解,保护,对准等工作。

emem这个工作,如果全是手工操作,在大规模集成电路上,简直是不可理喻。

emem通过辅助软件降低工作强度,就是理所应当。但是叶静带领的团队成员,都不是科班出身的程序员,编出来的工具软件,难用程度算是创了新高。

emem“软件不方便使用,倒也罢了,更麻烦的是修改。要是我们的工具软件,能跟IC设计软件合在一起就好了。”

emem冰工大的集成电路设计团队,使用的是进口软件,与晶圆团队开发的辅助软件无法兼容,每次修改都很麻烦。

emem由于软件不兼容,数据不联动,每改一次,这边的工作就要重来一次。

emem“是吗。这样啊,你跟林大的计算机系联系一下,看两个软件能否对接一下。以后你们的LELE分图层功能,可以作为他们系统的一个插件,这样就能方便很多。”

最新小说: 大袖带风文集 独孤青云文集 电竞队长,高危职业 鼎夫文集 DYP路过人间文集 亡者俱乐部(真爱如血、南方吸血鬼3) 冬日小草文集 暴躁符文师竭诚为您辅助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