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年,到了九月这几天,娟子就会条件反射似的,开始低低的郁闷起来。
娟子今年38岁,是一家企业的普通职工。长得白白净净,温温和和。说话永远不愠不火,慢条斯理。她的样子和说话语调,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渴望”中的好人慧芳。
娟子有个宝贝儿子,12岁,在本市一所重点小学读书,六年级。这所小学的教学质量是全市最为突出的。当年,为了让儿子进这所小学读书,本来家不在这个学区范围内的娟子四处求人,好不容易将儿子塞了进来。
可是,这所小学有一种风气众所周知,那就是教师受贿成风。每年的教师节,成了家长们向辛苦的老师“慰问”的最佳借口。为了宝贝儿子,娟子当然也不例外。
按理说,这么大的人了,也有一定处事阅历。可娟子就有这么一个怪毛病,一遇到送礼的问题,便神经紧张,郁闷,心头沉甸甸的。
2、
只要提到送礼这种事儿,娟子的脑子里便不由自主的,跳出她人生中第一次送礼的情形。
那年,刚刚走出校门的她被分配到了一家国有企业工作。刚开始,娟子每天早到晚退,勤勤快快,一丝不苟的完成领导交给的每项工作。可她慢慢发现,她做的这项工作与专业搭不上关系不说,基本属于“打杂”那种可有可无型的。
主管人事部的主任,是比较要好的同事小梅的舅舅。娟子在一次午餐时,便似有意无意的,将想换份工作的想法说了出来。小梅满口应承下来,并挤着眼睛说:“我最了解我舅舅,送些礼,我再说些好话,这事,准成!”
主任的家离娟子家并不远。一大早,娟了就换好清清爽爽的一套衣服,在镜子面前照了又照,感觉万分满意了,又将包里装好两千元钱,赴盛宴般,走出了家门。
忐忑不安地走进主任家,小梅已经如约,早早在主任家等着娟子了。主任不在家,只有夫人在。和主任的夫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说了好多。娟子至今只清晰记得其中的两句:“不要认为送礼了,我们就会安排好的工作,没有送礼,我们就不会安排。对大家都是平等的嘛,都是秉公办事。”
娟子简直是讨好般连连称是,拿出钱,并一再声称,是给主任的孙子买些小玩具用的,并感谢主任对她的照顾云云。然后就是在与夫人连拉带扯,连谦带让,连推带搡中,娟子坚决把钱扔到沙发上,满脸涨红,快速跑出了主任家的门。
可是,第二天,小梅便鬼鬼崇崇,愁眉苦脸的将钱如数还给了娟子说,昨天她才知,娟子的父亲与主任年轻时曾共过事,而且有过很深的矛盾。并不停埋怨娟子为什么不告诉她这事。娟子哪里知父辈的恩怨,手里拿着钱,脑子木木的,窘得恨不得钻地缝里去。自然,调换工作的事,也泡汤了。
从此,娟子便对送礼这种事在心里系上了疙瘩。
3、
儿子上完五年级,娟子共送了五次礼。想起一年级那次教师节送礼,娟子便有些哭笑不得。
一年级开学才十多天,便迎来了教师节。娟子提前几天便愁得不行,这送礼买什么东西好呢。
她私下问有此经验的同事。同事嘴角一撇,笑道:“我的大姐,你可真笨。现在,谁还送东西呀。这个呀,比什么都好用。”说罢,用手做了个拈人民币的动作。
娟子瞪圆了眼睛,打了个格愣,说:“直接送钱,老师能好意思要吗?”
“嘿嘿,只要你好意思送,就没有不好意思要的。”同事干笑两声,差点没把嘴撇天上去。
八号上午,娟子向科长请了两小时假。又去学生用品超市买了一个笔记本,把准备好的五张百元人民币,夹了进去。
娟子与丈夫都是普通职员,五百元对这个家来说,也不是很小的数目。可是,儿子内向,胆小,缺乏自信,为了儿子健康成长,花这点钱能算什么呢。
到了学校,娟子找到了姓田的班主任老师。田老师简直是绝顶聪明,像是知道娟子要做什么似的,把她带到了无人的一间办公室,并和颜悦色,细致耐心地讲了孩子在校情况和学习上的不足。
娟子也是满脸泛笑,故作从容状和田老师沟通着。最后勉不了谦虚一番:“田老师,我家小孩不是很聪明,您要多多费心一些哦。哪里做的不好,您尽管教育,孩子交给你这样的好老师,我一百个放心。”边说着,娟子边拿出一直紧紧握在手里的笔记本,放到了老师的桌子上,补充说:“教师节到了以后,您就多费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