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宝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丰,是我国计算机技术和空间静电领域的专家级人物。2010年,张丰作为社会知名人士,应上海世博会特邀,撰写海宝游历记的龙头。1999年,经上海市特批,由他一手创建的、全球唯一的空间静电研究学术机构在上海市物理学会成立,张丰任空间静电专业学术委员会主任。多年来,他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发明的“空间静电系列”技术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获得一项美国授权发明专利,获得两项国家大奖和国内外20多个一等奖、金奖等,被称为空间静电创新学科的奠基人。
一、张丰是个工作狂
第一次采访,张丰不在家。他家不大,客厅里挂着几幅飘逸的书法作品,显得很有书卷气。他的妻子涂老师介绍了一些丈夫的情况。
张丰今年69岁,还在研究空间静电,撰写学术专著。他1966年重庆大学计算技术及装置专业毕业;上世纪70年代,开始关注创新学科空间静电的探索研究。他在武钢工作时,被派去日本学习一米七热轧计算机自动化系统,学得很精。他对研究学问特别痴情,出国时带几箱书,回国时又增加几箱书。人家出国带回一、两件大的家用电器,但他没带,津贴全用来买书了。
1993年,宝钢能源部先进的循环水处理控制计算机系统受不明原因干扰失灵,维修人员修不了,日本专家修不好。紧急报告打给宝钢领导。朱尔沛书记批示:“请自动化部张工帮助解决。”张丰去了,找出了原因,是设备受到空间静电干扰的缘故,他运用有关原理细心处理,解决了问题。以后这个设备再也没有出过类似故障。
2003年,他从宝钢空间静电有限公司总经理的任上退休后,继续研究。缺少经费,他节衣缩食,依靠亲友的支助;没有实验室,就在家里研究;缺少器材,就自己制作。为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张丰利用旅游和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到各地做实验。一次在新疆开会,他利用休息时间,带上干粮和水,按预定的经纬度寻找目标位置开展实验。没想到,这个预定点是部队营地,哨兵不让进。张丰出示了身份证和上海物理学会的介绍信也不行。最后他拿出国务院颁发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证书,请哨兵转呈部队首长,得到特许后才进入目标位置。战士们很热情,搬来桌子、椅子,端来茶水,帮助他圆满完成了实验。又有一次,张丰坐飞机去俄罗斯,他带了一个特大号行李箱,里面装满了各种实验器材,在飞机起飞、航行和降落过程中,他征得机组人员同意,从不同高度、不同地域进行科学实验,取得了十分宝贵的实验数据。
2003年,他应邀在外高桥工商银行科技大楼做了世界上金融领域首个空间静电防护工程,非常成功。房子里有两套发电设备,职工天天在上面办公,担心受到空间静电等引发的危害。张丰提出了设计和施工方案,经专家论证、业主认可后严格按要求施工。工程结束后,甲方请国家认可的权威测试研究院进行测试验收,验收的结果,比张丰设计的指标要求还要高。
他多年研究空间静电,认为它和地震等自然灾害关系密切。一次,听说儿子想去日本等地,他劝说,这里最近可能要地震,你别去!结果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震惊世界的8。9级地震。儿子非常佩服:“老爸,你能用空间静电预测地震。你真厉害!”
“张丰在科学研究、探索中很执者,是个工作狂。家里分房子、装修,和开门七件事他也不管。他的乐趣就在读书和前沿科学研究工作。这种人能做事!”涂老师这样评价他痴心的丈夫。张丰很忙,只有晚上八点后才有空接受采访。自从参加工作以来他就没有假日没有周末,年年从蛙鼓频敲的春天一直忙到腊梅怒放的冬日。他很忙,1982年出生的儿子,他也没空带去乡下看望爷爷奶奶。直到2011年,儿子才在母亲的带领下到老家给爷爷奶奶扫墓。为了空间静电创新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张丰在日夜操劳。
二、世界上第一个防空间静电干扰系统诞生
张丰中等个子,人长得很结实,一双大大眼睛特别有神,说话时条理清晰声音响亮。1988年,以工程师张丰为首要技术骨干,宝钢自动化部搞了2050热轧计算空间机静电防护系统,这是世界上第一个防空间静电干扰系统。那一年张丰46岁。
张丰很早就在思考空间静电干扰和防护研究问题。1980年他奉冶金部调令到宝钢,1987年,被派到德国西门子公司学习2050热轧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系统。他学得很刻苦,常学到次日凌晨2、3点。他不仅精于应用和维修,还深入到计算机人员望而生畏的西门子不提供的微指令、微操作和黑箱体系统中。他将整套设备系统的逻辑波形图准确地画出来,德国老师核对西门子秘密图纸后惊异万分,赞不绝口。张丰发现,许多设备系统的故障,是由空间静电引起的。西门子公司的计算机机房和国内外许多机房一样,采用的是陈旧的防止摩擦静电的措施:在桌子上铺一层垫子,安装防止摩擦静电的地板,机房人员带上有自动接地的防静电护腕,或穿上防止摩擦静电的衣服、鞋帽等。尽管采用了如此严密的“包裹”计算机及其自动化系统的故障依然时有发生。他们往往误以为是电路坏了,或是设备系统本身故障。忙忙碌碌的修理,还常常修不好。只好更换新品,不断增加维护成本。张丰发现,已有的防摩擦静电技术、器具、装置和具体措施存在缺陷。他认为,机房、设备、系统设施等自动化系统是一个整体,必须创造全空间静电系统的防治方法,才能根本解决问题。
他收集了许多和空间静电等有关的前沿科学和交叉科学资料,夜以继日的研究。随着培训的推进和思考的深入,通过不断实验,他的防空间静电技术日趋成型。他采用化学、微电子学、建筑学、计算机学、环保学和空间静电学等多学科知识,研制出空间静电的防护材料、配方和工艺,实习完毕时将技术成果带回国内。在德国实习期间,宝钢总厂的朱尔沛书记曾到张丰的住地看望他,鼓励他虚心学习,勇敢创新。
在宝钢领导的鼓励和支持下,1988年,张丰一回国就把防空间静电的设想付之实践。宝钢工程指挥部经研究决定,拆除原来的材料,用张丰的方法重新设计安装自动化部2050热轧项目计算空间机静电防护系统。士为知己者用,张丰全力以赴。为寻找配方的最佳材料,他跑遍了华东、华中和西南各地,到处采购所需材料,做了上千次试验;将从德国带回来的配方进行百余次的调整。工夫不负有心人,在张丰的刻苦努力下,工艺简单、制造方便、价格低廉的防空间静电材料终于试制成功,然后优选了几家合作工厂加工产品。为了抢进度、保工程,张丰又几个月不停的连轴转,设计了空间静电施工、安装系统图纸;组织个参加单位明确任务,组织力量突击安装施工,奋战数月,打造成功了世界上第一个防空间静电干扰系统。
经过上下一心的努力,工程圆满完工。喜悦的心情还未曾走下眉梢,不料又突然遇到阻挠。德国专家怒气匆匆的赶来,对着张丰大声吼叫:“张丰,快拆除你装的这些东西!如果你不动手,我们来动手!”
张丰定了定神,当场指出了以前德方所做的设计和施工方案的不合理性,冷静的说:“修改德方原来的设计,是宝钢工程指挥部审批同意后执行的。我们中国人是肯定不会拆除的。如果你们德方要强行拆除,请写出备忘录,明确以后凡是遇到因空间静电造成的事故,损失由德方全额赔偿。备忘录由中德双方确认后签字生效。”
张丰以中国科研人员的凛然正气,震住了德国专家,维护了宝贵的科研成果,维护了自己多年心血的结晶。以后的使用情况也表明,效果显著,安全可靠。经当年宝钢科技推进委员会经济效益评审组评定:年均直接经济效益1413。24万元。不久,在冶金部科技司的主持下,请中国计算机安全委员会、中科院、公安部、总参、航天等方面的国家级专家来宝钢鉴定,认为这个项目是空间静电创新学取得的重大突破,属于国际领先水平。在专家的建议下,向国家专利局申报并获得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计算机世界报也刊登了这一中国人发明创造的消息。经过七年严格审查,1999年,这项发明获得了美国专利局的发明专利。后来张丰和同事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些装修过防空间静电设施的墙壁上,被挖去了一个个小小的凹坑,是外国专家用小刀挖出的。原来,那些在张丰面前怎么也不肯认输的外国专家也不得不接受事实:宝钢空间静电发明专利技术确实有神奇的效果,于是他们在不择手段地取样研究,想破解张丰防静电的手段,了解世界上第一个防空间静电干扰系统的秘密——一个非常珍贵的秘密。
三、地震和海啸,也是空间静电惹的祸
经过大量的研究,张丰发现,空间静电不仅会让自动化系统产生故障,还会对人类造成危害;地震和海啸,也是空间静电惹的祸。2005年1月5日,扬子晚报、北京科技报等媒体记者发表了张丰用空间静电说破解地震海啸原因的长篇通讯兰州“天外来客”预示海啸等采访文章,还配发了照片。首次公开空间静电的巨大威力,引起国内外强烈反响。
“地震和海啸,发生在地原因在天。兰州的“天外来客”事件,就是地震的预兆。”张丰很肯定的说。他用“空间静电说”解释着天地间灾祸的辩证关系。
2004年12月11日晚上10点38分,甘肃兰州上空发现不明飞行物,它状如满月发出强光,拖着长长的尾巴,由西向东划破夜空。消失后半分钟,空中传来打雷般的轰响。此事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关注,人们大多认为是陨石坠落或飞碟现世,并在兰州组织媒体和群众,高价悬赏,地毯式的到处热情寻找,可惜一无所获。
张丰经过十天的研究,对“天外来客”事件发出新的解说。他否定了陨石说和飞碟说,提出了空间静电说。他认为,引发空间静电的因素可以是多样的,如地球运动和大气摩擦会产生空间静电,宇宙中星体运动和碰撞也会产生空间静电。由于各种原因的引发,空间静电会发生“变异”伴有声、光、电等现象发生。兰州所谓的“陨石坠地”其产生机理是宇宙场空间静电在“变异”的作用下,暗物质变成亮物质,导致强光和巨响。他进而指出,宇宙场局部空间静电“变异”极有可能是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前兆。此解说一出,业界哗然。
张丰的“空间静电说”研究成果表明,由于地震的“起点和终点”都和我国相关联,他由此预测,东、西经96罢福5扒域近期可能5自然灾害。就在张丰提出兰州“天外来客”可能是重大灾簎ぱ院蟮牡谖逄欤?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附近海域就发生了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地点正巧在他预测的区域内。那么,兰州的异象和震区印尼有什么关联?张丰介绍,空间静电有回归线,兰州和印尼都在此回归线上。在一定条件下,时空界面因空间静电的作用,可能发生以下现象:一是有不明飞行物和陨石坠落;二是产生新物质坠落或漂浮;三是发生地震、海啸、飓风、暴雨、洪涝等灾害现象。
空间静电说认为,地震,是源于距地球数百公里至几千万公里(甚至更远)的空间静电聚集并十分活跃,正负电子的比例发生雪崩式失调,空间静电迅速变异,导致原来守恒的宇宙场不能相对守恒,于是相应的部位“边缘”发生“裂变”以维持其相对稳定。空间静电具有波动性,当它大量聚集时,不同频率和波长的单色波集合成波群,也叫波包,能量极大。在空间静电变异的作用下,印尼地区的能量不断攀升“逃逸能量”增大到克服地球的“抑制束缚能量”由“亚临界态”转为“过临界态”印尼地区的地质结构层变为非均匀性松弛,进而转变为“逃逸”状态,按空间静电波群运动的方向就产生了地震。
“我们要仰望天空,站得高一点,站在天地互动的辩证立场上看待自然灾害。更要想办法防止灾害。”张丰这样说。
四、给紫坪铺水电枢纽打一个神奇的“金钟罩”
以前曾听过水浒的传奇故事,说鲁智深有神奇的“金钟罩”功夫,凝神一站用硬功护住全身,棍棒袭来毫发无损。七年前,张丰曾给四川汶川紫坪铺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打了一个防空间静电、防地震的“金钟罩”“5。12”大地震袭来,工程毫发无损,让人惊叹。
2005年春节期间,张丰应邀参加汶川紫坪铺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建设。这个工程的地点,距离“5。12”汶川大地震震中仅数公里,是国家“十五”期间水利基础建设的重点工程。工程建设中,共发现123条采矿坑道,底下瓦斯含量为国内外大型水利水电枢纽瓦斯含量之最,地质复杂程度居国内外大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前列;且空间静电危害频度高,对电力自动调度、发供电设施、计算机、通讯、仪表、自动化、消防监控、工业电视系统的安全、稳定、连续运行极为不利。
工程指挥部会议上,张丰向大家介绍了空间静电的危害,把成都商报等报刊对自己空间静电研究的报道印发给他们。他指出,位于汶川紫坪铺的该项工程处于当时空间静电的回归线上,很有可能发生地震,建议增加“空间静电复合型系统”防治地震等干扰。按照国家颁布的防地震标准,紫坪铺大坝的设计抗震烈度为7。5度,厂房抗震烈度为7度(即只能防治6级地震)。指挥部和设计院等单位研讨后一致同意张丰的意见,对紫坪铺水利水电枢纽工程进行防空间静电和防地震建设。
根据工程建设现场的实际,张丰对原材料重新进行设计制造,时间紧张,工作压力极大。他连日忙碌,联系合适的厂家,借用社会力量组成班子进行生产,把防空间静电和防震的秘诀加工在基材里,让基材采用防震的设计安装措施,运到现场施工安装。对方的设计人员有些不理解,不时发生一点争执。张丰坚持原则,也兼顾各方的需求,妥善处理问题。他和生产、使用、施工单位人员签订保密协议,加速施工。张丰常在现场检查质量,控制进度,督促安全。忙碌了几个月后,工程终于顺利完成了,人非常疲劳。张丰不顾疲劳连续作战,指挥施工人员及时将边角余料拉回生产厂,就地销毁,防止技术泄密。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经测定,地震震中的烈度是11—11。5度。紫坪铺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位于震中。防空间静电复合型系统在强震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不仅有效地保护了计算机、电器、通讯、消防、工业电视、指挥控制设备和自动化系统,无一人伤亡,无设备损坏,8级强震中依然安全可靠运行。而且该系统提高了抗震能力和烈度3至4度,保护了厂房、大坝等免受特大地震的伤害,避免了大坝溃坝等恶性事故发生,从而保护了都江堰,减少了成都地区百姓的伤亡。震后七分钟恢复供水,五天安全检查后获准恢复正常供电。迄今为止,紫坪铺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已经历数万次雷击,但没有不安全事故和设备损坏等不良事件发生。
“我们的防空间静电复合型系统在地震考验中取得了实效,2011年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权。近年来,空间静电科学及其防护产品已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在航天工程、极地考察、国防建设等重点工程中为解决疑难问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张丰抬头仰望着天空微笑着,很自豪的介绍他的空间静电说,如同介绍自己心爱的孩子。
张丰长期从事空间静电新学科研究工作,这是一项原创性的创新学科,2010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权,取得了在防震减灾等方面的成功范例。虽然在宝钢的领导下取得了不少成果,但这项科研也让他吃了不少苦头。科学史上的原创性案例表明,许多重大理论提出后,通常都会受到人们的冷落,甚至还可能受到当时主流学派的批判打击。曾经是推动或支持科学发展的引领者,在新的科学创新面前也可能变成阻力。众所周知,科技创新是一项求异的实践活动,既要有发明创造,又要有推陈出新,这是一条充满风险的道路。既可能得到支持,也可能饱受质疑;既可能推而广之,也可能石沉大海。综观国内外科学史,它失败的几率往往高于成功几率。
张丰表示,作为科学工作者,要坚持自己的学术思想,埋头做自己的科学研究,不要过多地考虑这是不是创新,能不能引人关注。经过三十多年的科研工作,张丰认为,现在学术界每年都有很多学术热点,一些科学工作者只是跟着这些热点走,只想着做这样的研究,写这样的论文可以在杂志上发表,那势必会失去自己的追求。科学工作者应该做到学术的独立,执着于学术思想。在应用学术成果时,又要谨慎考虑公共社会影响,考虑民众对创新的接受程度,考虑科学主流派人物的适应程度。科学创新从研究到应用都是十分困难和复杂的,它自有一条生成规律,需要认真研究。由此可知,对创新科学的研究者,要从科学行为、情操和才能等方面进行严格要求。
勇者争于已发,而智者察于未萌。争于已发者,劳苦功高,路人尽知;察于未萌者,追风捉影,形同说梦。张丰长年手脑并用,日测天光夜观云影,捕捉风云变幻挑战权威,费钱费力而无怨无悔,只愿为推进科学发展尽点力。面对一位达观的经常仰望天空的老教授,一位数十年坚韧不拔的坚苦攀援者,我突然感悟到他的伟岸和价值,想起温家宝总理视察同济大学时讲的话:“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哦,这是一位空间静电的痴心探索者,一位多情的仰望天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