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多久,杜德伟乘坐的小艇便来到了码头。敏捷地跳上码头后,杜德伟只带了一个亲信,便往离着码头不远的中军大帐走去。
此刻侯在中军帐外的各路掌柜们的手下不少,杜德伟一路行来,满脸堆笑,一边和弟兄们打着招呼,一边径直来到门前插满了各家旗帜的牛皮大帐门口,掀开皮帘走了进去。
像杜德伟这种只有20艘船的小掌柜,在中军帐里是没有座椅的。因为海盗不是军队,大部分匪伙能上阵的主力船只其实并不多,大都是些杂碎渔船之类的凑数货色。
真正在中军帐里有交椅的,都是随时能拉出上百条大船的大掌柜们。
杜德伟进到帐内后,习惯性地眼前略微一黑,然后他草草抱拳对着周围行了个罗圈揖后,赔笑着走向了一侧的角落。而此刻已经坐在大帐正中两排交椅上的那几个人,没人搭理他。
“如何?可有结果?”杜德伟站到他应该站的位置后,扭头对着身边一个身高体胖,满脸胡茬的汉子小声问到。
这汉子名叫胡八,也是一伙小匪的头目。此人和杜德伟身份相仿,说话也投机,两人自打认识那天起,便互相对了眼,平日里也是相互照应。
“已然在打粮台的主意了。”胡八见是老朋友,便低下头,面上带着一丝冷笑,小声对杜德伟说道:“怕是今日就要做个了断,你我弟兄要小心行事。”
胡八话音未落,从上首的交椅中便传出来一句带着粤腔的话声:“如今再侯在此地,儿郎们也是坐吃山空。这几日粮台上放银米也不爽利,怕是有人起了什么瞎心思也未可知。不若早早散了也好,待来日郑大当家回来,弟兄们再聚首也未尝不可。”
第229节群贤毕至(二)
毫不客气地指出后勤方面有问题,并且提出散伙的,是一个五短身材,哪怕坐在交椅上也比别人矮一截的男人。
此人40岁上下的年纪,肤色黝黑,面窄眼细,额头宽大,身穿一件不伦不类的南京府绸短袍,腰别短刀,脚下蹬着一双快靴,正是十八芝团伙中的大山头之一:刘香。
刘香出身于南丫岛的贫苦渔民人家,是十八芝里面唯一的粤人,属下也多是从粤地投奔而来的好汉。所以一直以来,主力以粤人为主的刘香团伙和以闽人为主的十八芝其他山头就不是很对付。
统御力max,唯一能压制住这些桀骜不驯的头目们的郑芝龙现在既然“下落不明”,那么大家平日的龌龊自然就爆发了出来,这中间散伙态度最激进的便是刘香集团。
刘香如此急迫于大帮散伙,这里面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
郑芝龙除过早年间在澳门当过葡萄牙人的马仔,这之后郑芝龙的政治路线,其实一直是在向荷兰人靠拢的。
从给荷兰人当翻译那时候开始,郑芝龙其实就已经和以葡萄牙,西班牙为代表的天主教势力渐行渐远。
要知道,一官同志当年在大员当“翻译”的岁月里,并不是在荷兰人身边当办公室白领——荷兰人给他的任务是:带领一支小船队去海峡内拦截葡西二贼的信使船。
也就是说,从那时候起,郑芝龙其实是和西葡两方是处于敌对状态的。当然了,这个时代的东亚海面上是丛林法则,大家今天打明天和是正常情况。后来郑芝龙做大以后,和荷兰人之间也是相爱相杀。
但是历史上的郑芝龙,最终还是选择了荷兰+大明这个组合。从郑氏被招安那一刻起,荷兰人就源源不断地从他手里得到了生丝和瓷器。
这种行为代表着什么呢?代表着郑芝龙彻底抛弃了葡萄牙+西班牙这一对天主教组合,选择了更有活力,更加商业化,武力更加强硬,代表着新教的荷兰人一方作为自己的生意伙伴。
这个时间点的西班牙,目前名义上还是葡萄牙的宗主国。两国虽说在欧洲老巢那里龌龊不断,但是在东亚洋面上,面对咄咄逼人见面就开炮的荷兰人,葡西双方还是很好地维持了抱团取暖的盟友关系。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郑芝龙靠不住,葡西两国又该扶持谁来做他们自己的郑芝龙呢?
刘香。
这就是刘香集团在确定郑芝龙已死后,迫切需要大帮散伙的原因。
对于刘香来说,眼下这种局面实际上是对他有利的:垄断日本贸易,压得他和背后的葡西海商喘不过气的郑芝龙失联(死亡)事件,是一件大好事,因为无论是贸易还是其他方面,从此刻起,广阔的空间已经打开。
他现在迫切需要从郑芝龙的大旗下退伙,然后回到潮州一带老巢,联络和他过从紧密的葡西两国势力。
下一步就简单了:在得到背后的主子支持后,刘香完全可以整军备马,隔岸观火。等这帮闽人海主自相残杀个差不多后,那时候的刘香,进可以走郑芝龙的招安老路,退可以继续劫掠沿海,和其余这些大帮争夺对日贸易的垄断权,前路多多。
真实的历史上,郑芝龙没有给刘香这个机会。
从招安伊始,代表着葡西势力的刘香就和郑芝龙正式翻脸,在这之后,双方进行了长达7年的海上战争。
面对北方强敌的战略压制,刘香集团无奈之下步步退却。为了保持集团凝聚力,刘香只能调过头在广东沿海大肆劫掠,将战争引入自家老巢。
这么做的代价也是惨痛的:刘香被广东官场所厌恶,最终引来了以郑芝龙为先锋的联合剿杀行动,从而导致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