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节(1 / 2)

“可是,自宣德八年以来,朝廷再无出海之举,实为可惜,此次上林苑监之事,倒是给朕提了个醒,西洋诸国,亦是大明属国,多年未曾交往,未免生分,若朝廷元气恢复,还是要遣使臣出海,前往西洋诸国,互通往来。”

救命啊!陛下杀人了!

沉尚书站在底下,欲哭无泪。

这可真是纯纯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的陈庸,我****!

心里对着陈庸破口大骂,沉尚书发誓,要是这货现在站在他面前,他杀了这货的心都有。

干点什么不好,啊,户部拨的银子还不够你贪的,非要把主意打到南苑的珍奇异兽身上。

这下好了,闹出事了,自己赔进去就算了,还把户部扯了进去。

沉尚书早就料到,天子找他不会有好事,但是,他也没料到,会是不好到这种地步。

下西洋?陛下您开什么玩笑呢?

就国库现在的底子,赔都不够赔的!

硬着头皮,沉尚书还是道。

“陛下明鉴,永乐到宣德间,三宝太监七下西洋,靡耗甚大,虽带回了诸多珍奇,但是仍旧入不敷出。”

“如今大战方止,国库空虚,若要重下西洋,恐难以支撑,若因此再起民乱,社稷动荡,则臣万死难赎也。”

话说的委婉,但是话头却是一点不留,就差说一句,门都没有!

另一旁,陈镒和王文二人也对视了一眼,陈镒跟着道。

“陛下,上林苑监一事,固然是陈庸胆大妄为,但是,朝廷如今百废待兴,正是休养生息之时,着实不宜再耗民力。”

“昔者汉高祖刘邦,一代英主,结束秦末乱世,立大汉国祚,然出巡四方,拉车之马,难成一色,群臣上下,皆牛车出行,可谓寒酸不已。”

“然则若无汉高祖至汉景帝数代积累,何来武帝之功?”

“陛下,土木一役,朝廷元气大伤,亟待用银之处良多,若因搜罗珍奇异兽出海下西洋,实非良策,请陛下三思。”

相较于沉翼,陈镒作为科道官员,说话就明显带着谏官的风格。

一番话言辞不算尖锐,但是,也直截了当,直言不讳。

待得陈镒说完,王文踌躇了片刻,也开口道。

“陛下,下西洋虽能扬我国威,煊赫四夷,但是终归靡耗太甚,若仅为上林苑之事重下西洋,恐朝中多有非议,实为不妥,请陛下明鉴。”

在场三人,说法各不相同,但是态度基本一致,就是反对下西洋。

应该说,他们说的没错!

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下西洋是一件耗时耗力耗钱耗人,但是,却得不到什么好处的事情。

要知道,朝廷下西洋,下的不是一支商队,而是一支舰队!

大海不比陆地,虽然说,大明得到了西洋诸国的臣服朝觐,但是实际上,大明对于西洋的控制力很弱。

所以,船队出海,首先要保证的,就是安全问题。

除了肆虐的海盗之外,船队到达各国,还要防备的是当地的百姓和军队。

不要以为远在西洋的那些小国,真的就是听说了大明的名声,所以慕名而来,臣服朝贡。

那一个个,都是被打服的!

郑和下西洋,最多的时候,海船多达两百余艘,基本上每一次出海,人数都多达数万人。

而这数万人当中,主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多达五个卫的官军。

与其说郑和率领的是一支船队,不如说他率领的其实是一支军队,与其说郑和下西洋是一个政治行动,其实倒不如说,这是一个军事行动。

这样的兵力,加上大明出色的造船技术建造出的坚固海船,在西洋当中,几乎是所向无敌的存在。

正因如此,郑和所到之处,那些个番邦小国,才会忙不迭的奉出国书,宣布臣服,遣使朝觐。

要是大明真的派过去的是一支普通的船队,别说是让这些小国臣服了,不被抢都算好的了。

但是,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给国家带来的压力巨大。

不夸张的说,郑和七下西洋,对于朝廷来说,就跟打了七场大仗没什么区别。

这中间,可不止是银钱粮草那么简单。

建造宝船,需要大量的人手,数万人出海需要的粮食,起运到港口,也需要大量的人手,船上大多数都是官军,吃喝拉撒都需要照料,还是需要大量的人手。

那这些人从哪来?自然是征发徭役!

不可否认的是,郑和下西洋

,的确带回了很多珍奇异宝,而且让大明国威煊赫西洋,引得诸国朝觐。

但是,代价是每次下西洋,要消耗数以万计的钱粮。

更重要的是,残酷的海上风波,不时出现的海盗,还有每到一地,都有可能发生的武装冲突,让每次出海,军民死伤都要数以千计。

所以事实上,对于大明朝廷来说,废止下西洋,并非是毫无理由的。

从利弊得失的角度来衡量,下西洋的回报,的确远远不如支出。

最新小说: 尘梦狐仙记 苟在深宫得长生 斗罗里的至尊法师 求道入长生 让你学机关术,你研究蜂群作战? 恐怖复苏世界 杨广负我,李渊也凑热闹,那就打 布衣官途 快穿重回:宿主被强制爱 末世:从成为亡灵帝君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