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本网 > 穿越历史 > 清和 > 第二百二十三章

第二百二十三章(1 / 2)

清和作者:来自远方

清和作者:来自远方

第二百二十三章

永乐七年十二月初,圣驾南归。

孟清和奉命随行,临行之前,特地赶往孟清义安置在城中的宅院,拜别母亲兄长。

升任北京五城兵马司指挥之后,孟清义便在大兴县购进一所三进宅院,举家搬迁。

因前任房主曾为燕军千户,建房时严格遵照品级规制,不许对房屋布局做太大变动,简单修缮即可迁入。

正堂为三厅七架,户牖均未涂漆,黑门上悬铁环,梁上饰以粉青。

院墙临街,正门前无石陛,门上未悬匾,光秃秃的一横条木。

影壁至前堂间留一段条石路,前堂至二堂留五十步校场。后宅也以简朴为主,亭池花木一概没有,廊庑槅窗都无雕花,分外朴实无华。

房主姓武,已转调锦衣卫北镇抚司,仍为千户,在指挥使杨铎手下办事。因父母俱已不在,身边只有发妻幼子,慎重考量,打算将北京的房屋做价卖出,到南京再行购买家宅安置。

因是五品官宅,又有些老旧,修缮改建就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官位高的看不上,官位低的用不上,寻常百姓不愿意多花钱,中人一直寻不到合适的买家。

不过,旁人看不中的宅院,孟清义却是一眼相中,只是在价格上有些犹豫。

手中钱钞有限,买下宅院,修缮房屋的费用就会捉襟见肘。

家中有存银,不下千两,孟清义却不打算动用。

离家十年,老母妻女都是兄弟供养,已是不配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

后从草原回来,得以重上户籍,晋升官身,一切都靠兄弟。

如今想买栋宅院奉养母亲,安置家人,置办家业,还要动用兄弟的银子,请兄弟援手,如何说得过去?

便是十二郎不计较,他也会脸上发烧。

得知房价无法再降,孟清义没有马上做下决定。而是出城回家后,同孟张氏商量。

“夫君稍待。”

孟张氏在屋中翻箱倒柜,很快找出几只匣子,里面是她十年间积攒的铜钱宝钞和几枚银锭。

将匣子放到孟清义跟前,孟张氏道:“银锭和铜钱是母亲给的,宝钞是夫君的俸禄。不够的话,还有粮仓中攒下的禄米。寻粮铺卖了,应该能凑足数目。”

“秀娘,”孟清义看着匣子,犹豫了一下,“此事别让娘知晓,我不想让十二郎劳心,觉得我同他生分。”

“夫君,妾不是不知道理之人。”孟张氏道,“兄长不在了,夫君即为家中长子,论理,奉养母亲,置办家业,都当自食其力,怎可事事烦劳兄弟。”

孟清义松了口气,如释重负,“就是这话。咱们一家能有今日,都是托赖十二郎。我没多大本事,帮不上十二郎,却也不能带累了他。凡事腆脸都靠兄弟,我成什么人了?”

“夫君放心,便是娘知道夫君所想,定也能体谅。”

“今年置办宅院,家用少些。待到明年,我亲自带人下田,种高粱荞麦,寻到好羊羔养上十几头,秋收之后,家中定有富余。”顿了顿,孟清义端正了神色,“再有件事,逢年过节,五姐回来,多嘱咐几句,女婿为人厚道老实,我清楚,架不住有人在一旁煽风点火。若是敢借十二郎的名头生事,真惹出祸来,我第一个不放过!”

孟张氏点头。

夫妻俩定下买宅子一事,孟清义跑了几次城中粮铺,将积攒的禄米分批卖出。价钱压得低些,也是无法。

孟许氏知悉此事,特送来两锭银子。

孟张氏婉拒,道不该如此,孟王氏却让她收着。

“收下吧,这是你嫂子的心意。以后你和九郎有了小子,让他孝敬你们嫂子便是。”

交易当日,房主武千户得知买家是兴宁伯的兄长,主动将房价降了不少。

“某出身燕山左卫,靖难时,就在伯爷麾下。早知是指挥,何必费这些周折。”

孟清义却摇头,“一事归一事,若我兄弟在,也必会如此。”

武千户犟不过,只得收下银钞。回头却将房屋修缮费用揽了过去。孟清义心知不能再“客气”,干脆请武千户到酒楼吃酒,算是交下这个朋友。

孟清义以为欠了武千户的人情,心中颇有些过意不去。

殊不知,在他被家人扶上牛车后,本该烂醉的武千户却推开搀扶的家人,抹一把脸,没有半点酒醉的神色。

“千户?”

“说老子本命年有凶煞,嘿!”武千户握紧钵大的拳头,“走,去拆了那个神棍的摊子!”

今日卖孟指挥一个人情,他日,兴宁伯得知此事,何愁官途不顺。

年有凶煞?

这种凶煞,旁人求还求不来!

鸿运当头的不只武千户。

房契办好,宅院修缮完毕,孟清义请阴阳生看好日子,全家迁入大兴县城。不想前脚搬进新家,后脚就接到天子封爵的旨意。

宣读完圣旨,宦官接过红封,笑着对孟清义道:“孟指挥冒死还自沙漠,带回重要军情,助大军征讨鞑靼,立有大功。如今得封伯爵,咱家斗胆,也沾点喜气。”

“公公客气。”

送走来人,孟清义捧着圣旨,仍似踩在云端,万分不真实。

深吸两口气,他很清楚,所谓冒死还自沙漠,报知军情,都是借口,他得爵的真正原因,还在十二郎身上。朝廷十几万大军出塞,十二郎随军出征,必定立下大功。否则,天子不会封其家人爵位。

想明白之后,孟清义禀明孟王氏,又让妻子叮嘱女儿女婿,还请孟许氏给孟三姐的夫家送信,今日非同往昔,自家都要谨言慎行,千万不能一时得意行差踏错。

孟家的两个女婿都是厚道人,家中不是没有人动心思,却也要仔细掂量,万一惹恼孟清义,该如何收场。

孟清和身在高位,未必有空暇理会他们。孟清义却是挂着北京五城兵马司指挥的官衔,虽不管事,收拾几个人却不在话下。甚至不需要他动手,只要露出点意思,就有人替他办妥。

落到姓孟的手里,还能有几分亲戚情面。落到五城兵马司的军汉手里,不死也要扒层皮。

听说兴宁伯和北京火器局两任首领太监都有交情,和锦衣卫关系也相当不错,万一惊动这些大佛,想死都死不成。

孟家屯中,族长和族老多番叮嘱族人,千万莫要存下歪心,否则,孟广孝和孟广顺等人就是前车之鉴。

经过几次敲打,老实的更老实,不老实的也只能歇下心思。

不少孟氏子弟潜心读书,发奋习武,永乐七年,有三人过了院试,两人考入大宁武学。喜报送到,全屯的族人一同出钱,重修祠堂,敬告祖宗。因孟广孝等人之过,聚集在孟氏族人头顶的阴霾,已然开始消散。

在孟氏族人的带动下,同里乡民读书习武之风大盛,县衙以教化乡里之功上报。待来年乡试,大兴县出了三名举人,两人就是孟氏子弟。

当下,无人能预料,孟氏一族将如何兴旺。连孟氏族人都不敢断言,自家子弟一定能出人头地,如十二郎一般出息。只有时间才能证明一切。

孟清和拜别孟王氏当日,顺天府降下一场大雪。

顶着风雪,孟清和赶到孟清义在大兴县的宅子。

黑门之上仍没有悬挂匾额,依制,孟清义受封三等伯,门上可悬“伯府”匾额。不过三等伯和一等伯不同,无世袭,也无降等袭爵,将来孟清义有了儿子,照样是白身。如此,不悬匾倒也说得过去。

这种爵位制度,说白了,就是铁饭碗与合同工的区别。

都是伯爷侯爷,待遇和地位却是天差地别。不客气点讲,孟清和的一等伯,比不能袭爵的公侯含金量都要高出一截。只是孟伯爷注定没有继承人,世袭不世袭,对他而言没多大区别。倒是孟清义,受封不能袭爵的三等伯,显然更好,至少不是那么惹人眼。

孟清和在正门前下马,门子马上飞报孟清义。

很快,正门大开,一身圆领蓝布棉袍的孟清义从门内迎出来。

“这么大的雪,快进来!”

比起一年前,孟清义变化极大。

眉间郁色逐渐消散,伤腿有所好转,只要不跑跳,与普通人没多大区别。

消瘦的脸颊有了血色,鬓角白发变得稀少,微驼的腰背开始挺直。看在孟清和眼中,不免暗道,这才是一个壮年男子该有的样子。

两人径直穿过前堂,走到后宅。

最新小说: 剑出太平 曰归曰归 我在东南亚当神探 穿书后我成了疯批仙尊的续弦 民国之南洋明珠 重生后我和渣攻He了 家师梅超风 诡异复苏:我以戏曲请诸神 怪谈摄影师 黑科技:我有一家改装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