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走出房子。
杨小涛叹息一声,跟着走出去。
“楠子~~”
“当家的!”
离开大门的一瞬,听到背后撕心裂肺的声音,李楠身形一顿,随后上车,泪水再次流下。
他感觉,这辈子的泪水,今天都淌干净了。
车子一直驶向机械厂,杨小涛点燃烟,放在车窗外,任由晚风将烟火吹亮然后又熄灭。
明灭之间,时光流逝。
就在杨小涛带着李楠往机械厂赶去的时候,军属大院外,傻柱正带着一群人往这边靠近。
白天他跟秦淮茹去找了易中海。
两人将情况一说,易中海就发现其中问题。
不是消息真实性的问题,而是如何获取最大利益的问题。
毕竟在这年代,举报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
要不然以前许大茂三番两次的举报这个那个的,院里人心里都嫌弃,但没人敢说他的不对。
为什么?
因为社会上就是这样啊,鼓励揭发举报,祛除恶习,更好的建设革命。
尤其是为了打击投机倒把的事情,那是有人举报就得受理。
即便搞错了,也不会有事。
甚至会标明自己与罪恶不共戴天的态度,获得上级的好感。
相反,一旦落实了,只会有好处。
只是如何举报,就需要仔细考虑了,这也是易中海说的,要找对人,要迂回。
然后三人一合计,便做出来决定。
那就是就近原则。
傻柱不是在煤场里工作嘛,虽然不是正式工人,但也是煤场的一员。
这发现问题,自然要跟上级反应了?
这样一来也不会让人觉得越权,而且还会增强傻柱在煤场的人际关系。
此外,还有一层意思。
那就是这事成了的话,傻柱很可能凭借这次的立功表现,成为煤场的正式工人。
这才是三人的最终目的。
这样算来,不论成功与否,对傻柱来说都是好事。
于是在商量好后,傻柱就急急火火的跑到煤场,找到上面下来的督导组组长,然后就将情况说出来。
当然,他说的是自己去林家做饭,不小心发现了不可告人的秘密。
至于这个秘密也经过修饰,只说对方是投机倒把,倒卖粮票,并没有具体说出杨小涛的事。
这也是易中海特意嘱咐的,只有一步步深挖出来的杨小涛才会被人认可,若是他上来就说杨小涛有问题,只会让人觉得他是在打击报复。
督导组的组长听说这事后,原本就大权在握想要干出一番事业,尤其是机械厂督导组的事发后,统筹处更是严令要认真工作,要将为灾区人民服务放在第一位。
而倒卖粮票的这种投机行为,就是严重的破坏革命经济建设,他作为督导组的一员,不管就是天理难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