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哉,人生又能有几个十七年?”
司马康道:“爹爹,修著史书是有大功大德于后世的,哪怕是三十年也是值得。”
一旁的郭林和司马康看着司马光,司马光有首倡劝进之功,可以说没有他,便没有赵曙父子两代皇帝的基业。或者说皇位不一定轮到他们家。
但是司马光便这么‘不识抬举’,为了坚持自己的政治观点,甚至放弃了枢密副使之职。好好的宰执不为之,却跑去写书。
连一向与司马光不和的韩琦也称赞他说,我从没有见过人能辞去枢密副使之职,也只有司马光一人办到了。
在仕途和政见之间,司马光坚定选择了自己的政见。
天下旧党都视司马光为‘中流砥柱’,司马光的作为确实也当得起这几个字。
无论是郭林,还是司马康对司马光,都打心底地由衷的佩服。
不过司马光所为乃名留后世,传之千古的事,但他的脸上的落寂却是掩也掩不住的。之前乌台诗案,他因与苏轼有信件往来,被罚二十斤铜。
这属于伤害性不大,侮辱性很强的事。
之前他还回老家夏县讲学,甚至连大字不识的老百姓也是亲自教授《孝经》。妻子张氏病逝时,司马光尚不至于悲痛于此。
司马光因罚铜之事,辞去了一切官职,也取消(本章未完,请翻页)
请收藏本站:https://www.kanshuc.cc。手机版:https://m.kanshuc.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