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说,还是应怪韦太后。碧奴总算觉得自己彻底明白了是非公道。
但十一娘却还是不尽赞同:韦太后的确有过,但还论不上始作俑者,若论根由,官制腐败大约在明宗时便已形成了。
碧奴大惊:明宗朝可仍处盛世!
是呀,那时仍是盛世,所以弊政形成时,谁也没有留意,偶尔有言官斥责时弊,多数人竟都以为是危言耸听,这才有,后来越渐腐坏,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就是这个道理。
这样说来,韦太后也并无错责了?
这话当然不是出自碧奴之口,而是已经听得一愣一愣的艾绿,做为王妃贴身亲卫,今日十一娘面见敌国王子如此危险之事,艾绿当然要寸步不离保护。
这下子不待王妃反驳,碧奴先就指出谬误所在:纵然国力衰弱、官制腐败根由不在韦太后,但也不能说明她便毫无过错,韦太后放任腐坏,纵容贪官污吏变本加厉难道不算错责?仁宗帝崩逝之前,若非韦太后逼迫阻止,殿下便能顺利据遗诏登位,这时应当已经大刀阔斧改革弊政,又哪里会导致国家如此危急四伏?
可韦太后只是女子,这么多男人都无法改正弊病,怪罪一个女子也太荒谬了吧。艾绿下意识反驳一句。
碧奴正要展开辩论,却被十一娘阻止,她看向艾绿:你是从哪里听到这些言论?
艾绿愣了一愣,重重一巴掌拍向额头:我这是中邪了吧,怎么为太后打抱不平起来?是呀,这话的确是我听闻对了,是有回在梅苑鸳鸯亭顶上,晒着太阳昏昏欲睡,听见谢媵人与一个仆妪这样说。
碧奴奇异道:别看谢媵人平易近人,可小心谨慎得很,若是普通仆妪,当不会引发她这番言论,可要是心腹近侍那仆妪为何竟然质疑起太后来?
谢姬乳媪,原非奴籍,只因被勋贵霸占家业,衣食无着,才卖身为仆,因着衡州叛乱,纵然战火未及晋阳,然则质疑太后执政之言论越更增多,那乳媪受这些言论影响,有所抱怨也是正常,谢姬虽说不愿为太后匕首,然则当然也不愿违逆太后,说这话替太后辩白亦合情理。十一娘虽说暂时不将谢氏看作仇怨,当然也不会疏忽她身边人事,早就将其身边仆婢来历身世察探清楚,此时略作解释,又再对艾绿说道。
韦太后若只是寻常后宫,关于军政之弊,当然不能怪罪于她,然而她并非普通女子,而是执政之人,所以不能因为她是女子,便不担过责,相比韦太后,史书所载褒姒才当真无辜,不过因为貌美,又不爱笑,导致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结果被评为红颜祸水,口诛笔伐至今,小艾想想,相比褒姒,韦太后做过多少祸国殃民之事,她若无过,大约连贾南风也不算恶劣了。
艾绿羞愧无比:我是一时口快
转身便缠着碧奴讲解:褒姒为何不爱笑也会被骂呀,还有贾南风是谁,她怎么恶劣了?
第984章殿下中计
见过耶律齐,十一娘自会与陆离、尹绅等通传成果:他已答应,先将令信交托于我,让我遣人与北辽暗探取得联络,凭此令信,可使北辽萧暂时听令于我,而至今日起,晋王府之暗探也会寸步不离耶律齐及其家眷身边,一为保护,二为监视。
其实十一娘行此计划,还是存在风险,因为万一北辽萧将此事泄密,晋王系无疑会引太后怀疑,然而只要十一娘牢牢控制耶律齐,便能够将风险限制到最低,因为就算北辽萧放弃耶律齐,只要十一娘将他杀人灭口,韦太后也察不到丝毫凭证,那么十一娘尚能自辩,坚称一切都是北辽人离间之计。
当然,仅凭耶律齐令信,十一娘不可能让北辽萧言听计从,只不过她需要让萧从力帮助之事,不过是救助林昔脱困而已,相信并不会让萧从力拒绝。
北辽萧与潘博可谓死敌,必定早在萧后亡故前,已然往营州安插佃作,潘博就算怀疑林昔是敌诱,当然也不会以为他来自北辽,毕竟林昔的作用,是让大周收复幽州,一旦林昔失踪,潘博当然是会往渝关追击,所以这个营救计划,对于北辽萧而言并不艰难,既是举手之劳,相比耶律齐这个至关重要,萧从力又怎会犹豫呢?
再说和谈一事,其实双方都明白,在北辽萧推翻耶律宏,诛灭舒妃母子之前,和谈根本就是一句空论,答不答应并无意义。
当听说解救林昔一事已经有了眉目,尹绅的关注立即转向:云州情形如何?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云州的密报日日不断,也是十一娘格外关注的焦点。
何氏及王知节已被处死,连何氏之子也已夭折,王知节妻妾、子女尽被软禁,王夫人当然又重掌内宅大权,王知礼除了密约董大勇往仙游岭,似乎并无动向,可让我觉得有些蹊跷是,听说董大勇自仙游岭一行后,病了几日,虽不像有什么大碍,却突然间谨言慎行起来,就连董旗风,最近似乎也因为父亲约束,言行比从前收敛许多。
难道董大勇是被王知礼要胁?尹绅猜测道。
王知礼有什么把柄能够要胁董大勇呢?陆离格外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