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行军是兵家大忌。【1】【6】【6】【小】【说】
首先是气候恶劣,人马都面临寒冬侵袭。
这就跟电动车在冬天续航打折一样。
不活动吧,容易冻僵,剧烈活动吧,一身臭汗,然后被寒风一吹极易生病,非战斗减员。
而且,食物也是问题。
人能啃干肉,嚼冰雪,但马不行。
马这东西是出了名的肠胃娇贵,好吃好喝喂着还生病,更何况在这喝西北风。
所以,除了赵简子这个乐天派,几乎没人看好赵无恤。
哦,还有岳川。
赵无恤在岳川的指引下一路向东北进发。
晋国东北方,还有中山国、代国等一众小国,再向东北,就是燕国、楼烦、孤竹等。
这里面除了燕国耳熟能详,也就中山国有点名气。
燕国嘛,纯粹是战国七雄,燕国在整个战国期间都是打酱油选手,也就荆轲刺秦王高光了一把,否则能不能进七雄之列都两说。
中山国是白狄建立的国家,疆域大致在常山(石家庄)一带,因城(中山城)中有山而得名中山国。
跟姜国、杨国一样,都是夹在大国缝隙中的国家,区别是中山国疆域比较大,实力也不弱,算是千乘之国。
《战国策·秦策三》有言:且昔者,中山之地,方五百里,赵独擅之。
可惜,中山国距离晋国太近了,天天被晋国揍。
好不容易熬死了晋国,又被接班的魏国揍,然后被赵国揍,韩国时不时还跟着两个小兄弟踹一脚。
四个大国轮流伺候一个,中山国几度灭国又几度复国,那顽强劲跟波兰有一拼。
赵无恤主仆几人一路补给、住宿,无惊无险的走出晋国,可是接近中山国的时候,那种荒凉感一下子就起来了。
没有路。
到处都是齐腰深的草。
那种与芦苇杆、芝麻杆类似的草木,一丛丛、一簇簇,压满了积雪,远远看去就像成片成片的岩石。
赵无恤掀开马甲,用手感受了一下战马的毛发。
隐约有些润湿,再跑下去就要见汗了。
之前在晋国境内,有人烟,可以投宿还好,眼下荒郊野岭,要是找不到住宿,出点汗再被寒风吹一夜,这些马就要废掉了。
想到这,赵无恤吩咐几人下马步行,让马略作休息。
可是走了几步,马儿突然惊惶起来,任凭如何拖拽都不肯前行。
赵无恤脑海中立刻浮现《马政》中关于马儿种种反应的描述,以及北境常见的危机等。
“小心,有猛兽!”
几个跟随的家臣立刻拔出随身的长剑,牵着马匹向赵无恤靠近。
赵无恤则从马鞍上摘下弓箭,闭目感知了一下,随即朝着前方积雪中射出。
“嗷呜!”
一声狼嚎传出,随即,十几只毛色灰褐的野狼从雪堆里跳出。
很显然,这里是它们的埋伏圈。
如果赵无恤等人一头钻进去,势必被狼群团团包围,首尾受敌。
可现在,赵无恤先一步看破了对方的行藏,狼群的包围圈并未形成,反而还折损一只。
剩余的狼群一边围着赵无恤等人绕圈奔跑,一边扬起大片的雪沫,在寒风裹挟下吹向赵无恤等人。
狼群不断发出低沉的嘶吼,嘴唇外翻,露出尖锐的獠牙。
马匹受到惊吓,不断嘶鸣,左右挣扎着想要逃窜,却被家臣死死拽住。
可是在这拉扯之中,家臣的体力快速消耗,不多时就气喘吁吁。
狼群中的头狼稳坐钓鱼台,仿佛吃定了赵无恤等人。
赵无恤也察觉了那只神情举止特殊的狼,张弓搭箭,“嗖”的射了过去。
头狼低头躲闪,险险避过。
可是身后传来一声凄惨的嚎叫,又一只野狼被羽箭扎在脑门上,当场毙命。
头狼想要长啸一声来表达自己的愤怒,可是赵无恤翻身上马,直接冲着头狼杀了过来。
战马被蒙上了眼睛、塞住了耳朵,一往无前的冲击。
几只扮凶作狠的野狼仓皇逃窜,再不走,就要被马蹄踏在头上,踩在腰上了。
其他几个家臣也抓住机会,跟随赵无恤冲锋,用长剑、马鞭、长棍护持左右。
古代那些将门子弟为什么能在战场上杀得人头滚滚?
一个是武艺高,攻击强,甲胄好,防御高。
另一个就是有若干忠心耿耿的亲卫、私兵护卫左右。
这些人的作用就是跟着主子冲杀,帮主子补刀、挡箭,关键时刻敲晕主子跑路。
赵无恤一张弓,一壶箭。
然而弦惊魂落,每一次张弓,总有一只野狼被射中要害。
有一只野狼运气好,赵无恤虽然射中了脖子,却没有当场毙命,而是惨叫着脱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