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艹……”
这是山地排指挥官付明“阵亡”前的最后一句话。
伏兵(上)
正如侯军猜的那样,“鲶鱼”小队在特侦一连各个班相互打成一锅粥的时候动手了。
一班发现,“鲶鱼”小队派出的几个小组归队之后,他们迅速开始朝着目标所在地移动。
终于动了。
侯军和李正他们总算松了口气。
这说明之前的一切猜测都是正确的。
这支来历不明的小分队采取的战术就是“把水搅浑”,然后“浑水摸鱼”。
真是兵不厌诈!
侯军对那名素未谋面的指挥员由衷地佩服。
同时,也看到了大家之间的差距。
倒不是说对方要比自己聪明多少,而是对方运用战术的娴熟程度绝对是经验丰富的表现,那名指挥者未必是个指挥天才,也许只是个经验丰富的老特,在经历了许多的集训、考核、演习、对抗和实兵操作之后积累下来的经验。
这就是老牌特种部队和新建特种部队之间的差距,不光是装备上的,也是人员素质和作战思维上的。
后来,“鲶鱼”小队精准地绕开了一连其他班各自的警戒防区,从中穿插过去直达目标地,看着北斗终端里的路线图,侯军又是一番赞叹。
虽说这支小分队已经掌握了除一班之外其他班的潜伏位置,从理论上说避开接触并非难事。
而实际操作却根本不是一回事。
一则是夜晚,伸手不见五指。
二来是路线很多是贴着一连那些班的监测范围外,堪堪而过,路线之精准,穿插之准确,每一处都体现出了娴熟而老到的作战技巧。
破袭那个废弃厂房的手段极其迅速而且专业,让埋伏在附近盯梢的一班更是大开眼界。
“班长,这种据点外围一定会有潜伏哨吧?”
在“鲶鱼”小队准备攻击之前,李正一直有个问题没想通。
那就是如何清楚这据点外的潜伏哨。
潜伏哨,顾名思义就是潜伏起来的哨兵。
明哨易挡,暗哨难防。
大门岗,楼顶观察哨,楼层和大院里的游动哨,这些都是明眼能看到的,狙击手外加突击手配合,只要合作默契,手到擒来也不算难事。
难的就是那些潜伏哨。
他们往往潜伏在看不到的地方,距离据点不会太远,保持一个能够相互支援和配合的距离,因为潜伏哨在完成他的警示作用和偷袭作用后,需要后撤归队。
太远了,那就是死哨,一次性用品,让敌人遭受损失,但自己也绝对回不去。
太近了也不成,太近了意味着缩小了警戒范围,就算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但也不能最大化。
一般来说,百米左右,是据点潜伏哨的最佳距离。
因为特种小分队对固定防御点进行突袭的时候,大部分时间要摸到攻击目标外围大约五十米距离才开始是最佳的。
这样从开始攻击到突入,距离短,不容易被拦截,也能够发挥最大的突然性,降低本队的损失。
侯军知道李正指的是什么。
趴在山坡上,远远看着“鲶鱼”小队开始对据点实施渗透部署,他自己想了又想,也暂时没想明白。
要知道,他们这支特战旅经历的东西和演练还不算多,所以在经验上,差了一大截。
他问李正:“如果是你,你说该怎么做?”
李正笑了,说班长你不能这样考我呀,你是班长我又不是。
侯军说你将来会是。
李正只能回答:“潜伏哨按说可以用单兵雷达和热红外搜索,前者最有效,但如果对方做了准备,也能减弱被探测到的几率。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先行渗透到目标据点外围,进行长时间侦察,潜伏哨是人,要换岗,总不能不换岗,以时间换他的位置,一旦他换岗,那就完全暴露,下一次部署也会被提早发现了。”
侯军指指远处:“那你说这个潜伏哨他有没有做好准备?有几个呢?”
李正愣了。
里头有一个排的兵力。
这是简报里头已经写明的。
至于派出几个潜伏哨……
这就真考人了。
没人敢说个准数。
按说每个负责防卫的部队都有个比率,不会超过。
比如说,你有一个排,你必须安排各种岗哨,门岗、明哨、观察哨、游动哨、暗哨、潜伏哨。
这些人员的每一班岗时间一般不会超过八小时,一般部队的岗哨甚至两小时一换,特殊情况下,像如今这样,为了防止暴露的几率,潜伏哨一般要熬上12小时。
不过,即便是这样,肯定不会超过三分之一。
否则两班倒谁都受不了,容易在岗的时候发生疲倦瞌睡的现象,更不利于警戒。
“顶多就三个。”
李正说出了自己大致的推测。
“绝对不超过三个,否则那个排长就是神经病。”
“所以,就算他只有两个,你怎么把他们挖出来?”侯军指指目标点。
李正看了看那里,这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
厂房大院破落的围墙周围方圆百十米都是平地,平地上长着半人多高的草,要想越过这片开阔地攻击大门或者破墙而入,在到达之前很容易成为活靶子。
而那些潜伏哨,应该就在那片草地的某一处。
至少那里是很适合做潜伏哨哨位的。
“不知道。”
李正摇摇头。
“我还没想到好办法。”
侯军忽然指着目标点的楼房:“你看楼顶,可能是神经病的那个排长在那里。”
李正透过瞄镜,对准那里看了看。
果然是个排长。
他觉得那个山地排的排长是被枪声吸引出来,从他手拿望远镜到处看,从他的举止,就知道是个军官。
李正用准星套了一下他,然后开玩笑说:“这个排长真是托大得很,再也不怕被人狙……”
话音未落,只听一声枪响。
然后李正就看到镜中的那位排长浑身冒烟,彻底“阵亡”。
“呃……”
李正觉得自己也够乌鸦嘴的了。
侯军低声说道:“他们动手了,看看他们怎么拔出那些潜伏哨……”
他的话也没落体,忽然听见右前侧的山脚下一处凹进去的地方传出“通通通”的响声。
“榴弹?”
侯军眉头一皱。
李正却看见厂房大院周围的草地上忽然下雨一样落下了不少东西,落地后起初带着一点点轻烟,忽然就烟雾大作。
很快,李正发现整个厂房极其周围都在一片白茫茫的烟雾笼罩中了。
“艹……”
他惊呆了。
侯军叹了口气:“我们都嫩得很呀……”
伏兵(下)
几十公里外的军营。
警报声响彻了营区。
一辆辆轻型装甲运兵车早已经停在了大操场上,在那里已经停了好几天了。
山地旅的兵们听见紧急集合的号声,用最快的速度跳下床,迅速收起个人物资——一切都是现成的,之前就是战备状态,枪都没有入库,直接就挂在床边。
套装具,拿枪,穿鞋,就走!
连背囊和前运物资都不需要管,这些都交给支援部门,他们会将这些东西集中后再运到前线,而现在士兵们的职责就是用最快的速度赶到指定的地点,在那里执行交火任务。
这是几天前就已经开会明确过,连长排长三番四次叮嘱过,反复推演多次的最优方案。
也是体现出轻型旅的灵活性和快捷性。
两个营,居然在十五分钟内全部登车完毕。
负责这次行动的是副旅长谢幕站在指挥车旁,手里拿着一个小型的战术指示灯,旁边的参谋和两个营的指挥官通话完毕,过来告诉他,说副旅长,一切都准备就绪了。
谢幕拿着指示灯,在空中划了三次圈圈,大喊:“出发!”
铁甲洪流轰轰隆隆气势汹汹地冲出营区,如猛虎下山般扑向了付明所在的废弃厂房。
这支山地旅的轻型装甲步战车以轮式居多,行进速度相比起履带式步战车要快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