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背负着双手默默的想了一会,还是让毛骧去查一查那个人有没有留下什么手稿。
朱标转身回到文华殿,科举的事情不能急于一时,索性朱标就把心力集中在迁民之事上,迁民也不可能是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的迁移,否则那不还是拆了东墙补西墙么。
一个村子每一百户抽走七十户,优先那些穷困的,其实除了故土难离之外,那些在当地穷困的不行的百姓,迁民其实也不错,朝廷的补助和政策也是很好的。
朱标摆出了一副地图,这次移民是要往安徽凤阳,也就是朱元璋的老家迁移,大概预计要迁移二十多万人,当然这只是第一批,往后预计要迁移数百万人。
自元末黄河泛滥,连续二十年不打口子,元廷内忧外患之下就没有管,结果导致黄河中下游大片土地沦为沼泽,最后人烟绝迹,村舍沦为废墟。
山西现在人口具徐达上报的大概能有两千多万的人口,而大明其他地方恐怕全加起来都没有一千万。
所以打好这个第一次迁移百姓的事情至关重要,如此也能给后续的迁民工作打个样子。
往凤阳迁移也是为了就近补充人口,毕竟凤阳离南京很近,又是帝乡,自然是要优先补充。
朱标翻了翻前朝历代迁移百姓的记载,可惜大多只是小规模的迁移,数千兵卒跟赶羊一样把百姓们撵着走,落后的就上去给几鞭子。
剩下的大多都是天灾了,就算是没有朝廷组织,百姓们也只能被迫迁移,就像中原各地的百姓因为灾荒战乱主动跑到山西一样。
首先得告诉他们好处,诱之以利,那些逃难到山西的百姓大多过的也不好,山西也不是他们的老家,所以他们还算是比较容易迁移的。
告诉一路之上他们所有人的口粮都是朝廷供给,到了地方一个男丁分十亩田地,若愿意开荒者开辟十亩准其自留八亩。
到了地方鼓励生育,只要多生,无论男女,朝廷都有奖赏。
朱标从草原带来的牛羊,已经有五万头放在了凤阳,而且朝廷也在用茶盐与蒙古诸部贸易,牛羊马匹这些牲畜都是好东西。
当然,其实最后还是免不了强行迁移,但是不能像赶羊一般,现在的年头儿,每个人就都是极为宝贵的,朱标打算先迁移青壮,让他们吃饱后走快点,到了地方跟着军队统一修筑房屋,屯田烧碳,做好基础建设。
后面的老幼则是可以慢些,反正他们到了那里的作用也不大,若是急行军把赶到凤阳,他们也就趴下了,还得安排人手照顾,得不偿失。
朱标还打算收拢孤儿,山西百姓虽然过的还不错,但那也是跟久经战乱的地方比,当地的孤儿也有好多,命硬点的吃百家饭活了下来。
相比成年人,这些孤儿无疑更得朱标喜欢,他们只要给口饭,然后再好好培养无论用来做什么都是好的。
而且不仅是朱标需要,朱元璋的亲军都尉府同样需要,未来改编成锦衣卫的时候,还需要大量的人手,单从军中抽调未免有些不妥,最起码中层和高层是应当自己培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