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本网 > 穿越历史 > 大明第一太子 > 第477章 防民之口

第477章 防民之口(1 / 2)

第477章防民之口

宗族与皇权的矛盾无法避免,因为随着宗族的发展,这种矛盾无法消除,或多或少存在,但只要皇权足够稳定,宗族还是非常愿意服务皇权的。

只要皇室能做出表率,宗族倾向于将自己的利益托付给皇权,毕竟,皇权至上无法违背,而且如果政权稳定,那宗族就可以繁荣发展如果政权混乱,那宗族的发展将会受挫。

朱标多表表态,往后也好将这些弟弟平稳的分封出国,否则天下士人都会认为他是为了独占天下,而将手足兄弟放逐到蛮荒夷域当中送死。

若是所有人都不相信他是为了大明发展才外封诸王,那么三人成虎,众口铄金之下积毁销骨,于内朱标名望尽毁,在这个宗族为主的时代,连自家血亲兄弟都不能善待的人,谁能相信他会善待自己的臣民?

天家宗室血脉相残,亲王无罪却被放逐海外,还如何引导天下宗族,难道朝廷官府每年诏谕的劝民向善布告都是欺民虚言?

如此言论一盛,被分封的诸王自然感同身受,而且远离中原跨海而去,水土不服之下疾病盛行,怎么可能没有折损,不需要多,单是死两三个亲王,就足够诸王反抗民论沸腾的了。

朱标比任何人都知道舆论的力量,他们是纸老虎,看似不堪一击,但其实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天家无私事,一举一动都会被放在大庭广众之下。

而人又从来都不是理智客观的,他们只会抓住一个可以抨击的点,站在道德顶层站在弱势方的一方,狠狠的指点批评一下贵人,以获得难以言喻的优越感以及满足感,这也是人性。

在后世民智大开的时代,舆论都是盲从的,何况是如今这个年代,目不识丁的平民百姓懂得什么?还不都是从读书人口中知晓的,他们说谁是圣人,那谁就是圣人,他们说谁有罪,那谁就是有罪………

防民之口甚重于防川,汉朝末年就曾发生过禁党人之议,魏晋南北朝禁止士族子弟议论时政,违者终身不能做官,宋朝议论时政要置以重典,或刺配,或迁边,或斩首,宋哲宗还厚赏检举妄语者,元朝规定诸公事非当言而言,拳其耳;再犯,笞;三犯,杖;四犯,论死。

但这些成效都一般,因为民言是堵不住的,纵然是一个有上顿没下顿的乞丐或者田间苦耕的乡村老汉也对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抨击朝庭政策,谈论皇帝家事有极大的兴趣,自古以来皆是如此。

难道说八卦是人的天性或者本能?

所以闲谈莫论人非成了高贵的品德。

如此,强行以一己之力对抗天下是不可能的,想让人所有人闭嘴更是难于上青天,位高权重也还是人,不是神,伟力不能归于己身,那就别想着逆势而行。

强行逆势只会不断消耗凝聚的共识,共识散去权柄也就散去了,这就是人类权利的真谛,也是掌权者的限制。

皇权至高无上,但皇帝却是可以限制的,古圣先贤载舟覆舟,人活一世谁能肆意妄为?谁能逃得过后人评说?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包括如今的老朱,其实都是很在乎自己身后名的,这也是权柄达到一定地步后的必然结果,物质需求彻底被满足后,那还能追求的只有精神上的满足了。

一个平头百姓绝不会关心自己的身后名,因为他知道本来也没人会记得他,别说几百年,自己儿孙两代人就会把他遗留下的那点痕迹都带走。

朱标其实在物质生活上也没有追求了,金银财宝美女佳人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如果说他真的一点都不在乎自己身后名那是假的。

人只能活几十年就会死去,有些人死了就是彻底死了,就像一个蚂蚁死了一般,谁也不会记得,仿佛他从来没有活过这一场,但有些人却是永垂不朽,永远活在青史人心当中,在人类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就比如秦始皇,无论几百年几千年,只要人类文明还在延续,那么就会有一代又一代的人惊叹,原来有人在几千年前做出过这么伟大的事迹,如果我能像他一样就好了………

朱标自然也是想的,不同于别人没有机会,他是有的,天时地利人和都站在他这一边,不过他不会因为这个而束手束脚,相比个人名声,他更希望将大明带领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地步。

但这需要万众一心,集合更多的共识,凝聚更多的力量,想要做到这点,不仅是权谋之道要足够出众,还需要引导舆论,当权者要足够伟岸。

所以一切都不冲突了,大明需要信仰,百姓士绅也需要信仰,但朱标不可能供起上帝也不可能供起一尊佛更不准备供起一个圣人。

最新小说: 我家门主太可爱了怎么办 华夏之征战天下 每次重生那人都在精分 追你时你高冷,我嫁人了你哭什么 霸总穿成炮灰替身后[穿书] 崽崽撕碎反派剧本 满级玄学大佬靠收徒算命轰动世界 团宠公主:暴君的小萌包甜又飒 他一直在黑化 穿书后我靠当情报贩子成神了